宿武陵即事
(2023-11-21 17:25:16)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
参考译文
1、夕阳落尽西山,河川江水亦变得昏暗,一叶孤单的小舟刚刚停泊靠岸。
2、山岭间的猿猴相互鸣叫啸吟,深潭中的山嶂倒影好似空洞虚幻。
3、吹灭明亮的腊烛就着枕头欲眠之时,夜里听闻渔人敲扣着船舷唱起了渔歌小调。
4、被早上的雄鸡打鸣声唤醒后问主人这里是何处?看到的人情风物都有着秦人的古朴余风。
注释
题目:一作《宿武阳川》、《宿武阳即事》。按:武阳唐属岭南道融州,今广西省融水苗族自治县之西。孟浩然似未到这一带地方。《孟集》虽有《题梧州陈司马山斋》诗,但宋本不载,且一作宋之问诗。同时从本诗的内容和末句“人物是秦余”来看,当是用《桃花源记》典故,故以武陵为是。
武陵:今湖南常德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晋代有武陵渔人误入的世外桃源即在此。即事:就眼前事即兴写诗。
1、川:河流。泊:停船。
2、潭嶂:潭中山峰倒影,一作“潭影”。空虚:模糊空洞。
3、灭明烛:一作“灭明月”、“減明月”,似有误。扣:敲。舷(xián):船的两侧,一作“船”、“舡”。闻夜渔:暗切武陵渔人之事。
4、是:一作“似”。秦余: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言所见人物是秦人之后。秦余:秦人后裔。用《桃花源记》中秦人后裔的古朴淳厚风尚喻武陵人物风貌。
简析
本诗应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由湘入桂去岭南访袁太祝,途中闻袁已调任武陵丞,即返回武陵。
浩然靠岸时已是夕阳西尽、河川暗淡。听见的是猿声啸吟、此起彼伏,看到的是深潭中山峰的倒影模糊空洞。桃花源里一片静谧、深邃、莫测……
夜里就枕灭烛正欲归卧,又传来渔人扣船伴奏的歌声,早上鸡鸣天亮,见到的都是晋时秦人的后代。
刘辰翁曰:随意唱出,自无俗气。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
参考译文
1、夕阳落尽西山,河川江水亦变得昏暗,一叶孤单的小舟刚刚停泊靠岸。
2、山岭间的猿猴相互鸣叫啸吟,深潭中的山嶂倒影好似空洞虚幻。
3、吹灭明亮的腊烛就着枕头欲眠之时,夜里听闻渔人敲扣着船舷唱起了渔歌小调。
4、被早上的雄鸡打鸣声唤醒后问主人这里是何处?看到的人情风物都有着秦人的古朴余风。
注释
题目:一作《宿武阳川》、《宿武阳即事》。按:武阳唐属岭南道融州,今广西省融水苗族自治县之西。孟浩然似未到这一带地方。《孟集》虽有《题梧州陈司马山斋》诗,但宋本不载,且一作宋之问诗。同时从本诗的内容和末句“人物是秦余”来看,当是用《桃花源记》典故,故以武陵为是。
武陵:今湖南常德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述晋代有武陵渔人误入的世外桃源即在此。即事:就眼前事即兴写诗。
1、川:河流。泊:停船。
2、潭嶂:潭中山峰倒影,一作“潭影”。空虚:模糊空洞。
3、灭明烛:一作“灭明月”、“減明月”,似有误。扣:敲。舷(xián):船的两侧,一作“船”、“舡”。闻夜渔:暗切武陵渔人之事。
4、是:一作“似”。秦余: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言所见人物是秦人之后。秦余:秦人后裔。用《桃花源记》中秦人后裔的古朴淳厚风尚喻武陵人物风貌。
简析
本诗应作于开元十四年(726)诗人由湘入桂去岭南访袁太祝,途中闻袁已调任武陵丞,即返回武陵。
浩然靠岸时已是夕阳西尽、河川暗淡。听见的是猿声啸吟、此起彼伏,看到的是深潭中山峰的倒影模糊空洞。桃花源里一片静谧、深邃、莫测……
夜里就枕灭烛正欲归卧,又传来渔人扣船伴奏的歌声,早上鸡鸣天亮,见到的都是晋时秦人的后代。
刘辰翁曰:随意唱出,自无俗气。
前一篇:武陵泛舟
后一篇: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