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2023-11-21 16:52:51)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参考译文
1、在占卜成都的西周东都洛阳之地,上巳节的浮酒杯游筵热闹非凡。
2、在寒食节里,人们相互斗鸡和骑马在堂前驰骋射箭以取乐。
3、柳条低垂洛水河堤如金堤般合扰,平阔的沙滩上翠幕连成一片。
4、不知道王迥此时是不是象王羲之逸少那样,又在何处和群贤相会宴乐呢?
注释
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上巳日到水滨洗濯祓除、饮宴游乐的习俗,魏晋后改为三月三日。孟浩然另有《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洛中:指洛阳。王九迥:即王迥,浩然同乡至交,排行九,孟浩然提及王迥的诗如《白云先生王迥见访》、《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游精思观迥王白云在后》、《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赠王九》等共9首,或称王九,或称王白云,或称王山人,或称白云先生王迥,皆为一人。
1、卜洛:卜,占卜。洛,洛阳。古时有卜地建都的习惯,西周王朝曾以卜占的办法选择洛阳建立东都。成周:即西周的东都洛邑,故址传说在今河南洛阳东郊白马寺的东边。《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孔安国传:“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后至,经营作之,遣使以所卜吉兆告成王。”后因以经营都城曰卜洛。这里卜洛成周即指洛阳。
浮杯:浮于水上的酒杯,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觞曲水”之意,流觞即浮杯,指浮酒杯于流水中,杯止于谁前,便取而饮之。上巳筵:上巳节水边玩赏的筵席。
2、斗鸡:以鸡相斗的游戏。春秋战国时已有,唐时因统治者的嗜好和提倡,斗鸡风大盛。玄宗时还成立了皇家鸡坊,专门饲养、培训斗鸡。
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悼念介之推抱木焚死,禁止在他死的日子生火煮食,只准吃冷食,相沿成俗有了寒食节。
射堂:射箭之所。
3、金堤:固若金汤的河堤。汉时黄河中游建筑的堤坊通称“金堤”,这里指洛水堤坊。合:闭合,合拢。翠幕:古时人们于水边宴游时所支的棚幕。
4、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这里把王迥比作王義之。群贤:众贤人,指王迥的故旧好友。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诗人客居洛阳期间。
诗中描写了上巳日洛阳热闹的浮杯游筵、寒食节斗鸡、骑马射箭的习俗,春日生勃勃的垂柳、翠连。在热闹之中显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思乡之情。想象着好友王迥又在“会群贤”,如果自己在襄阳一定会更热闹。
李梦阳曰:盛唐人皆如此作。
方回《瀛奎律髓》:浩然作此诗时,其体未甚刻画,但细看亦自用工。第二句下“浮杯”字便着题,“平沙翠幕连”一句,看似未见工,久之乃见,祓禊而游者甚盛也。尾句用逸少事,所寄之人,适又姓王,切矣。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参考译文
1、在占卜成都的西周东都洛阳之地,上巳节的浮酒杯游筵热闹非凡。
2、在寒食节里,人们相互斗鸡和骑马在堂前驰骋射箭以取乐。
3、柳条低垂洛水河堤如金堤般合扰,平阔的沙滩上翠幕连成一片。
4、不知道王迥此时是不是象王羲之逸少那样,又在何处和群贤相会宴乐呢?
注释
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上巳日到水滨洗濯祓除、饮宴游乐的习俗,魏晋后改为三月三日。孟浩然另有《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洛中:指洛阳。王九迥:即王迥,浩然同乡至交,排行九,孟浩然提及王迥的诗如《白云先生王迥见访》、《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游精思观迥王白云在后》、《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同王九题就师山房》、《赠王九》等共9首,或称王九,或称王白云,或称王山人,或称白云先生王迥,皆为一人。
1、卜洛:卜,占卜。洛,洛阳。古时有卜地建都的习惯,西周王朝曾以卜占的办法选择洛阳建立东都。成周:即西周的东都洛邑,故址传说在今河南洛阳东郊白马寺的东边。《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孔安国传:“召公先相宅,卜之,周公自后至,经营作之,遣使以所卜吉兆告成王。”后因以经营都城曰卜洛。这里卜洛成周即指洛阳。
浮杯:浮于水上的酒杯,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流觞曲水”之意,流觞即浮杯,指浮酒杯于流水中,杯止于谁前,便取而饮之。上巳筵:上巳节水边玩赏的筵席。
2、斗鸡:以鸡相斗的游戏。春秋战国时已有,唐时因统治者的嗜好和提倡,斗鸡风大盛。玄宗时还成立了皇家鸡坊,专门饲养、培训斗鸡。
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悼念介之推抱木焚死,禁止在他死的日子生火煮食,只准吃冷食,相沿成俗有了寒食节。
射堂:射箭之所。
3、金堤:固若金汤的河堤。汉时黄河中游建筑的堤坊通称“金堤”,这里指洛水堤坊。合:闭合,合拢。翠幕:古时人们于水边宴游时所支的棚幕。
4、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这里把王迥比作王義之。群贤:众贤人,指王迥的故旧好友。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诗人客居洛阳期间。
诗中描写了上巳日洛阳热闹的浮杯游筵、寒食节斗鸡、骑马射箭的习俗,春日生勃勃的垂柳、翠连。在热闹之中显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和思乡之情。想象着好友王迥又在“会群贤”,如果自己在襄阳一定会更热闹。
李梦阳曰:盛唐人皆如此作。
方回《瀛奎律髓》:浩然作此诗时,其体未甚刻画,但细看亦自用工。第二句下“浮杯”字便着题,“平沙翠幕连”一句,看似未见工,久之乃见,祓禊而游者甚盛也。尾句用逸少事,所寄之人,适又姓王,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