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维
(2023-11-21 16:02:47)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祗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参考译文
1、每天都在朝阳下出去奔走却是自己一人空空地归来,如此冷落寂寞究竟为何还要等待下去?
2、几欲返回家乡去寻找有芳草的地方,惋惜的是要与你这位故交友人违心地别离。
3、身居要职的当权者谁能假以援手相助,世上了解我的知音实在稀少。
4、我只应该回到家乡守着那份萧索和冷寞,平时还掩上故园的门扉隐居。
注释
题目:一作《留别王侍御》、《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侍郎维》。王维于开元末年始任殿中侍御史,此诗作于开元十六年长安应举时期,不可能称侍御,则“侍御”二字,当为后人所加。又王维未任侍郎职,故“王侍郎”亦误。
留别:留诗赠别。王侍御维:即侍御王维。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后迁居蒲州。开元九年举进士,任大乐丞,后官至尚书右丞,故后称王右丞。王维在长安与孟浩然结识,友谊颇深,同为当时著名山水诗人,后世以王孟并称。侍御,官名,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始做侍御史。
1、竟:究竟。待一作“事”。
2、芳草:本意为香草,但在诗歌中往往用以比喻高尚的品德、高尚的理想,本诗则用以比喻高尚的理想:隐逸。违:离别。《说文》:“违,离也”。
3、当路:身居要职掌握政权的人。假:借,授予,帮助。知音:用俞伯牙抚琴、钟子期知音故事,比喻知心朋友。
4、祗:只。索寞:一作“寂寞”。扉:门。
简析
本诗应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冬诗人将离长安之时。
年初浩然在长安应试,不幸落第。寻求引荐,又终无所获。寂寂何待,朝朝空归,欲返襄阳寻芳草去,又惜与故人违别。诗中表现了怀才不遇、仕进无门的慨叹和与挚友惜别的深情。孟浩然的挣扎显而易见:虽然诗名与王维一样名满天下,却只能守着那份索寞,“还掩故园扉”。
其实孟浩然内心还有一份期待和抗争。“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虽低沉哀怨但委婉、率真,孤立无援而又刚健、发出大声呐喊。
王维虽然是孟浩然的知音,但这个时期处于半官半隐状态,既不是孟浩然所说的“当路”,也难以给孟浩然有力地“相假”。王维也曾私邀孟浩然入内署,机缘巧合见到了唐玄宗,但孟浩然一句“不才明主弃”,直接被放还南山。
刘辰翁曰:箇中人,箇中语,看着便不同。又:未意更悲。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祗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参考译文
1、每天都在朝阳下出去奔走却是自己一人空空地归来,如此冷落寂寞究竟为何还要等待下去?
2、几欲返回家乡去寻找有芳草的地方,惋惜的是要与你这位故交友人违心地别离。
3、身居要职的当权者谁能假以援手相助,世上了解我的知音实在稀少。
4、我只应该回到家乡守着那份萧索和冷寞,平时还掩上故园的门扉隐居。
注释
题目:一作《留别王侍御》、《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侍郎维》。王维于开元末年始任殿中侍御史,此诗作于开元十六年长安应举时期,不可能称侍御,则“侍御”二字,当为后人所加。又王维未任侍郎职,故“王侍郎”亦误。
留别:留诗赠别。王侍御维:即侍御王维。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后迁居蒲州。开元九年举进士,任大乐丞,后官至尚书右丞,故后称王右丞。王维在长安与孟浩然结识,友谊颇深,同为当时著名山水诗人,后世以王孟并称。侍御,官名,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始做侍御史。
1、竟:究竟。待一作“事”。
2、芳草:本意为香草,但在诗歌中往往用以比喻高尚的品德、高尚的理想,本诗则用以比喻高尚的理想:隐逸。违:离别。《说文》:“违,离也”。
3、当路:身居要职掌握政权的人。假:借,授予,帮助。知音:用俞伯牙抚琴、钟子期知音故事,比喻知心朋友。
4、祗:只。索寞:一作“寂寞”。扉:门。
简析
本诗应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冬诗人将离长安之时。
年初浩然在长安应试,不幸落第。寻求引荐,又终无所获。寂寂何待,朝朝空归,欲返襄阳寻芳草去,又惜与故人违别。诗中表现了怀才不遇、仕进无门的慨叹和与挚友惜别的深情。孟浩然的挣扎显而易见:虽然诗名与王维一样名满天下,却只能守着那份索寞,“还掩故园扉”。
其实孟浩然内心还有一份期待和抗争。“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虽低沉哀怨但委婉、率真,孤立无援而又刚健、发出大声呐喊。
王维虽然是孟浩然的知音,但这个时期处于半官半隐状态,既不是孟浩然所说的“当路”,也难以给孟浩然有力地“相假”。王维也曾私邀孟浩然入内署,机缘巧合见到了唐玄宗,但孟浩然一句“不才明主弃”,直接被放还南山。
刘辰翁曰:箇中人,箇中语,看着便不同。又:未意更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