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长安主人壁
(2023-11-19 09:59:48)
标签:
文化旅游历史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参考译文
1、长久荒废家乡南山的田园不管,在长安叨光陪着东阁诸位贤公。
2、本欲追随平子张衡那样去归隐,但仍犹未像扬雄那样献出甘泉赋而进身朝廷。
3、头枕着书籍床上四周放满琴和书,掀起窗帷远处山岫峰峦相连。
4、我去年冬天来到长安就如发生在昨天一样,庭院里的树忽然之间又听到了蝉鸣秋声。
5、蟋蟀鸣叫惊动了贫寒妇女为寒衣发愁,秋风又来让人感叹长长的一年又过去了。
6、已是九月授衣裁缝寒衣的时节,我身上竟然连粗麻衣服都没有又有谁来可怜呢!
注释
题……壁:壁上题诗,以作纪念。长安主人:指诗人在京应试时借住房子的主人。
1、南山:指岘山,因在襄阳城南,又称南山,诗人所居涧南园即在岘山脚下,孟诗几次提到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旧弊庐。”、“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叨(to):谦词,表示非分地承受,一作“谬”。东阁:为宾客出入而设的小门,这里泛指招待客人的地方,阁一作“合”。贤:诗人在长安交游的朝中官员。
2、平子:东汉张衡的字。张衡于东汉和帝时为侍中,受宦官排挤不得志,作《归田赋》。甘泉:指扬雄所作《甘泉赋》,唐代有通过献诗赋而求仕的制度。
3、籍:书籍,书册,一作“席”。褰(qin):掀起,揭起。岫(xiù):山洞,峰峦。
4、促织:蟋蟀,孔颖达《尔雅》疏:“俚语云:‘趋织鸣,懒妇惊。’”意为讽刺懒妇不早备寒衣,此处借用表示促织鸣叫转眼秋天又到,时光流逝。感一作“思”。
5、授衣:裁制寒衣。月一作“日”,误。褐(hè):兽毛或粗麻制成的衣服。此二句化用《诗·豳风·九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简析
本诗应作于开元十六年(728)九月,诗人应试落第滞留友人家。
客居他乡,久仕不出,秋风长年,愁从中来。诗人内心是矛盾的: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久废的不止是南山田,还有自己的秋风长年,去年冬天来如昨日,一晃又是九月授衣,无褐竟谁怜?
孟浩然感叹的不是九月无授衣,更多的是自己年已四十,仍然无路出仕,叨陪东阁。有失意,有怨尤,有不甘,有自矜,有伤感,有愤懑。复杂的情绪交织,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参考译文
1、长久荒废家乡南山的田园不管,在长安叨光陪着东阁诸位贤公。
2、本欲追随平子张衡那样去归隐,但仍犹未像扬雄那样献出甘泉赋而进身朝廷。
3、头枕着书籍床上四周放满琴和书,掀起窗帷远处山岫峰峦相连。
4、我去年冬天来到长安就如发生在昨天一样,庭院里的树忽然之间又听到了蝉鸣秋声。
5、蟋蟀鸣叫惊动了贫寒妇女为寒衣发愁,秋风又来让人感叹长长的一年又过去了。
6、已是九月授衣裁缝寒衣的时节,我身上竟然连粗麻衣服都没有又有谁来可怜呢!
注释
题……壁:壁上题诗,以作纪念。长安主人:指诗人在京应试时借住房子的主人。
1、南山:指岘山,因在襄阳城南,又称南山,诗人所居涧南园即在岘山脚下,孟诗几次提到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旧弊庐。”、“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叨(to):谦词,表示非分地承受,一作“谬”。东阁:为宾客出入而设的小门,这里泛指招待客人的地方,阁一作“合”。贤:诗人在长安交游的朝中官员。
2、平子:东汉张衡的字。张衡于东汉和帝时为侍中,受宦官排挤不得志,作《归田赋》。甘泉:指扬雄所作《甘泉赋》,唐代有通过献诗赋而求仕的制度。
3、籍:书籍,书册,一作“席”。褰(qin):掀起,揭起。岫(xiù):山洞,峰峦。
4、促织:蟋蟀,孔颖达《尔雅》疏:“俚语云:‘趋织鸣,懒妇惊。’”意为讽刺懒妇不早备寒衣,此处借用表示促织鸣叫转眼秋天又到,时光流逝。感一作“思”。
5、授衣:裁制寒衣。月一作“日”,误。褐(hè):兽毛或粗麻制成的衣服。此二句化用《诗·豳风·九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简析
本诗应作于开元十六年(728)九月,诗人应试落第滞留友人家。
客居他乡,久仕不出,秋风长年,愁从中来。诗人内心是矛盾的: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久废的不止是南山田,还有自己的秋风长年,去年冬天来如昨日,一晃又是九月授衣,无褐竟谁怜?
孟浩然感叹的不是九月无授衣,更多的是自己年已四十,仍然无路出仕,叨陪东阁。有失意,有怨尤,有不甘,有自矜,有伤感,有愤懑。复杂的情绪交织,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前一篇: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后一篇: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