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2023-11-18 19:52:11)
标签:

文化

历史

教育

旅游

情感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唐 孟浩然

所思在梦寐,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及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风霜劳夜吟。

参考译文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都在思念刘隐士,欲往相见而大江水深阻隔。
2、一朝一夕都望向京口方向,而江上的烟雾波涛使我心发愁。
3、心已驰往刘隐士所居住的茅山福洞,尽目光之所及仿佛已看到洞外那一片枫树林。
4、一天不见和少微星一样隐居的您,在这风霜之夜我只能徒劳地独自吟诗而无人唱和。
注释
题目:一作《宿杨子津寄刘处士》、《宿扬子津寄刘隐士》。扬:一作“杨”。扬子津:古津渡名,在今江苏扬州江都区南十五里处的长江北岸,由此南渡京口,为渡江要津。润州:州名,唐时治所在丹徒(县名,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南)。长山:山名,《清一统志·江苏·镇江府》:“长江在丹徒县南二十五里。”刘隐士:生平不详。
1、梦寐:梦寐以求相见,一作“建业”,与题意不合。
2、京口:即润州,因城东有京岘山,故称,《元和郡县志·江南东道·润州》:“孙权自吴徙治丹徒,号曰京城。后迁建业(今南京市),于此置京口镇。”地在今江苏镇江市。烟波:带有雾霭的广阔水面。
3、茅山:今江苏句容县南有茅山,原称句曲山,金坛、溧水两县之间。相传汉茅盈与弟衷、固自咸阳来,得道于此,世号三茅君,因名山曰茅山。山上有大茅峰,并有蓬壶、石柱、华阳三洞。晋许谧、梁陶宏景、唐吴筠等著名道士均曾于此修炼,道教称为“第八洞天”。此指刘隐士居处。目极:远望,尽目力之所极。枫树林:地名,无实指,枫叶至秋而色变红,常用以形容秋色。
4、少微星:星名,一名处士里,常用以比喻处士,此指刘隐士,星一作“隐”。风:一作:“星”。劳:徒劳,一作“徒”。
简析
本诗应作于开元十七年(729)诗人漫游吴越至扬子津渡口前。
孟浩然急欲见到刘隐士,日所思而梦寐,但近在咫尺大江深阻。通过“日夕”、“心驰”、“目及”、“夜吟”诸词,表明了诗人对朋友欲见而不能的思念,坐卧不安。全篇清丽自然、格调高古,充满感情。
对前四句刘辰翁评曰:是大家数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渡扬子江
后一篇:登万岁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