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昇在座
(2023-11-12 20:59:07)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樽。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
华烛罢燃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参考译文
1、谁家没有清风和明月,而此地(孔家)更有琴声伴着酒樽。
2、山水当推会稽郡最美,诗书风尚当推孔氏一门最盛。
3、再次来到这里正值秋末,孔家高楼阁台上的夜安静无喧闹。
4、华丽的红烛燃罢后又换上新的蜡烛,清亮的琴弦方才开始弹奏着鹍鸡曲。
5、沈太清是隐侯沈约的胤嗣后代,朱昇为会稽太守朱买臣的子孙。
6、朋友们对我的友好情谊着实不浅,登上此楼我们共同话叙情怀、言谈交流。
注释
题目:宋本朱昇一作“宋鼎”,据毛校记,元本无“时沈太清”。 孔伯昭、沈太清、朱昇:为孟浩然的会稽(今浙江绍兴)好友,生平不详。
1、风月:清风明月,代表优美的夜景。樽:一作“罇”、“尊”,《说文》:“尊,酒器也。”也指酒。
2、会稽郡:本旧郡名,这里指越州的会稽。诗书孔氏门:此颂扬孔伯昭为孔子后裔,诗礼传家。
3、杪(mio):树梢,末端,《说文》:“杪,木標末也。”木末称杪,故秋末称秋杪。夜:一作“闲”、“闭”。
4、燃:一作“然”。鹍(kn):古乐府相和歌中有鹍鸡曲。
5、沈生隐侯胤:一作“沈侯隐公胤”,误。隐侯:指沈约,字休文,梁武康人,笃志好学,博通群书,善属文,曾仕宋、齐、梁,累官司徒左长史、尚书仆射、尚书令。曾封建昌县侯,卒谥隐。胤(yìn):后代。买臣:朱买臣,字翁子,汉会稽吴人,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后拜会稽太守。
6、兹:这,指楼阁。共:一作“同”。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十九年(732)诗人在会稽与越中友人相会时。
诗中生动描写了在异地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虽有应酬捧场之辞,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还是显见的。“高阁夜无喧”、“清弦方奏鹍”,通过细节刻画,抒发了独特的感受。
元朝方回《瀛奎律髓》:又如“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亦佳句。吾州孔氏改“会稽”二字为“新安”,用为桃符累年。晚辈不知为浩然诗也。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樽。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
华烛罢燃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参考译文
1、谁家没有清风和明月,而此地(孔家)更有琴声伴着酒樽。
2、山水当推会稽郡最美,诗书风尚当推孔氏一门最盛。
3、再次来到这里正值秋末,孔家高楼阁台上的夜安静无喧闹。
4、华丽的红烛燃罢后又换上新的蜡烛,清亮的琴弦方才开始弹奏着鹍鸡曲。
5、沈太清是隐侯沈约的胤嗣后代,朱昇为会稽太守朱买臣的子孙。
6、朋友们对我的友好情谊着实不浅,登上此楼我们共同话叙情怀、言谈交流。
注释
题目:宋本朱昇一作“宋鼎”,据毛校记,元本无“时沈太清”。 孔伯昭、沈太清、朱昇:为孟浩然的会稽(今浙江绍兴)好友,生平不详。
1、风月:清风明月,代表优美的夜景。樽:一作“罇”、“尊”,《说文》:“尊,酒器也。”也指酒。
2、会稽郡:本旧郡名,这里指越州的会稽。诗书孔氏门:此颂扬孔伯昭为孔子后裔,诗礼传家。
3、杪(mio):树梢,末端,《说文》:“杪,木標末也。”木末称杪,故秋末称秋杪。夜:一作“闲”、“闭”。
4、燃:一作“然”。鹍(kn):古乐府相和歌中有鹍鸡曲。
5、沈生隐侯胤:一作“沈侯隐公胤”,误。隐侯:指沈约,字休文,梁武康人,笃志好学,博通群书,善属文,曾仕宋、齐、梁,累官司徒左长史、尚书仆射、尚书令。曾封建昌县侯,卒谥隐。胤(yìn):后代。买臣:朱买臣,字翁子,汉会稽吴人,卖薪自给,行歌诵书,后拜会稽太守。
6、兹:这,指楼阁。共:一作“同”。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十九年(732)诗人在会稽与越中友人相会时。
诗中生动描写了在异地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虽有应酬捧场之辞,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还是显见的。“高阁夜无喧”、“清弦方奏鹍”,通过细节刻画,抒发了独特的感受。
元朝方回《瀛奎律髓》:又如“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亦佳句。吾州孔氏改“会稽”二字为“新安”,用为桃符累年。晚辈不知为浩然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