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2023-11-12 20:53:19)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州己拂衣。
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参考译文
1、无限秋光收入眼底,在诗人的心中吟出了诗意。但是我身处异乡,来自楚地的下里巴人之歌唱和者稀少。
2、我和御史在湖上泛舟一同安逸闲适的旅行,由于是思念着归返越州,不禁又吟咏起会稽的山水来了。
3、御史曾用白简奏章举荐过自己,但是却是徒劳没有效果,我已下定决心拂动衣裳到沧州隐士居处去归隐。
4、谁不羡慕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到杳冥高远的九天云外去呢?
注释
题目一作《同曹三御史泛湖归越》。曹三御史:生平不详,御史,官名。泛湖:泛舟于湖上。
1、意:一作“兴”。巴歌:本指下里巴人之歌,后泛指楚地民歌,此指诗人自己吟诵的诗歌。和:唱和,作诗酬答。和者稀:浩然远离故乡,来至越州,自己心情常不为人所理解,所以说“和者稀”。
2、逸旅:一作“旅泊”,安逸闲适的旅行。吟会(kuài):吟咏会稽。是:由于。思归:一作“归思”。
3、白简:奏章,古代御史有所弹劾奏议,用白简(古时书写用竹木简,故称,后世用纸,仍用此名)。看来这位曹三御史推荐过孟浩然。徒:徒劳。沧海:本为滨水之地,常借指隐士所居。拂衣:抖动衣裳,表示决绝,指决心归隐。
4、杳(yo)冥(míng):指天空,高远处。云外:一作“云海”。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十九年(731)诗人客居越州。
孟浩然游览了越州名胜,湖上“秋入诗人意,”“泛湖同逸旅。”,但是又有“和者稀”的苦恼。一方面,有感于“徒推荐”、决心“沧海已拂衣”,但是又有“谁不羡鸿飞”的感叹和无奈。
山水让人逸适,让人杳冥云外,但是又让人隐隐的遗憾和不甘。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州己拂衣。
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参考译文
1、无限秋光收入眼底,在诗人的心中吟出了诗意。但是我身处异乡,来自楚地的下里巴人之歌唱和者稀少。
2、我和御史在湖上泛舟一同安逸闲适的旅行,由于是思念着归返越州,不禁又吟咏起会稽的山水来了。
3、御史曾用白简奏章举荐过自己,但是却是徒劳没有效果,我已下定决心拂动衣裳到沧州隐士居处去归隐。
4、谁不羡慕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到杳冥高远的九天云外去呢?
注释
题目一作《同曹三御史泛湖归越》。曹三御史:生平不详,御史,官名。泛湖:泛舟于湖上。
1、意:一作“兴”。巴歌:本指下里巴人之歌,后泛指楚地民歌,此指诗人自己吟诵的诗歌。和:唱和,作诗酬答。和者稀:浩然远离故乡,来至越州,自己心情常不为人所理解,所以说“和者稀”。
2、逸旅:一作“旅泊”,安逸闲适的旅行。吟会(kuài):吟咏会稽。是:由于。思归:一作“归思”。
3、白简:奏章,古代御史有所弹劾奏议,用白简(古时书写用竹木简,故称,后世用纸,仍用此名)。看来这位曹三御史推荐过孟浩然。徒:徒劳。沧海:本为滨水之地,常借指隐士所居。拂衣:抖动衣裳,表示决绝,指决心归隐。
4、杳(yo)冥(míng):指天空,高远处。云外:一作“云海”。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十九年(731)诗人客居越州。
孟浩然游览了越州名胜,湖上“秋入诗人意,”“泛湖同逸旅。”,但是又有“和者稀”的苦恼。一方面,有感于“徒推荐”、决心“沧海已拂衣”,但是又有“谁不羡鸿飞”的感叹和无奈。
山水让人逸适,让人杳冥云外,但是又让人隐隐的遗憾和不甘。
前一篇: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后一篇:耶溪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