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浙江问舟中人
(2023-11-12 19:30:35)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译文
1、钱塘江潮落之后江上风平浪静,小船上的乘客同船过渡,虽都是陌生人但彼此都有亲切感。
2、我时时伸着脖子望向天边,何处的青山才是越中?
注释
此诗题目一作《济江问舟人》。《河岳英灵集》将此诗收录于崔国辅名下,崔是山阴人,越州州治和唐代山阴县治均设会稽,越州为其本乡,崔对越中应该相当熟悉,不应有此问和此诗。另《全唐诗》崔国辅名下亦未收录此诗。孟浩然另作有《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浙江:古称渐水,又名之江。江有二源,北为新安江,南为兰溪,二源于建德县城东南会合,以下至桐庐称桐江。纳入桐溪流经富阳,称富春江,至旧钱塘县境为钱塘江。因其多曲折,故总称浙江。
1、济:渡河。君:同舟人。扁舟:小船,一作“轻舟”、“轻舠”。
2、引领:伸着脖子看、远望。引,延伸;领,颈项。天末:天边。
简析
此诗应作于诗人开元十八年(730)八月在钱塘观潮赴越州途中舟上。对越中向往的急迫心情跃然纸上,清淡飘逸,旅途之中的游客应该都有类似的发问和体验吧?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译文
1、钱塘江潮落之后江上风平浪静,小船上的乘客同船过渡,虽都是陌生人但彼此都有亲切感。
2、我时时伸着脖子望向天边,何处的青山才是越中?
注释
此诗题目一作《济江问舟人》。《河岳英灵集》将此诗收录于崔国辅名下,崔是山阴人,越州州治和唐代山阴县治均设会稽,越州为其本乡,崔对越中应该相当熟悉,不应有此问和此诗。另《全唐诗》崔国辅名下亦未收录此诗。孟浩然另作有《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浙江:古称渐水,又名之江。江有二源,北为新安江,南为兰溪,二源于建德县城东南会合,以下至桐庐称桐江。纳入桐溪流经富阳,称富春江,至旧钱塘县境为钱塘江。因其多曲折,故总称浙江。
1、济:渡河。君:同舟人。扁舟:小船,一作“轻舟”、“轻舠”。
2、引领:伸着脖子看、远望。引,延伸;领,颈项。天末:天边。
简析
此诗应作于诗人开元十八年(730)八月在钱塘观潮赴越州途中舟上。对越中向往的急迫心情跃然纸上,清淡飘逸,旅途之中的游客应该都有类似的发问和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