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2023-11-12 19:28:17)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旅游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颜钱塘:名履未详,时任钱塘县令,唐代常以地名称其行政长官和名人。钱塘:地名,在今杭州市。樟亭:明活本、清本同,汲本、《全唐诗》作樟楼,宋本作障楼,在钱塘旧治南五里,为唐代观潮之地。望潮:钱塘江两岸有龛、赭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潮汐受二山之束,水流湍急,有如万马奔腾,而八月望日,水势更加汹涌,极为壮观。
1、闻雷:一作雷声。鸣弦:鸣琴,比喻理政。《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则单父治。”称颂宓子简政而治。辍弹:停止弹奏,喻放下政事。
2、连骑(jì):指官府坐骑相连。
3、秋云:一作秋空。迥(jing):远,差别很大,一作逈。浮天:一作浮云。渤澥(xìe):渤海,也可指东海。《初学记·海》:“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此借指钱塘江。
4、惊涛:一作鹭涛。一坐:全座,一,全、都,坐,通“座”。凛(ln):寒冷。
译文
1、在障楼百里范围内就听闻涛声如雷震,钱塘颜县令暂辍政务和我们一同观潮。
2、府中的官员们骑着马接连而出,来到江边等待观潮。
3、秋日当空而照,云彩非常高远,整个天空就像浮在辽阔的渤海上。
4、惊涛骇浪扑面而来,就像大雪覆盖一般,使满座的人凛然生出寒意。
简析
本诗应作于诗人漫游吴越期间的开元十八年(730)阴历八月中秋节。《浙江通志》:“钱塘江……潮水昼夜再上,奔腾冲激,声撼地轴。郡人以八月十五日倾城观潮为乐。”
本诗写出了钱塘潮“闻雷震”、“来似雪”、“凛生寒”的气势与壮观,当地官员及百姓八月十五“暂辍弹”、“连骑出”、“待潮观”官民同乐、倾城而出观潮的民风民俗,“秋云迥”、“渤澥宽”的优美风光,是一篇一改以往清新淡泊之风、格调雄浑奔放的佳作。
孟浩然另作有《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以及观潮之后的《初下浙江舟中口号》、《渡浙江问舟中人》。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颜钱塘:名履未详,时任钱塘县令,唐代常以地名称其行政长官和名人。钱塘:地名,在今杭州市。樟亭:明活本、清本同,汲本、《全唐诗》作樟楼,宋本作障楼,在钱塘旧治南五里,为唐代观潮之地。望潮:钱塘江两岸有龛、赭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潮汐受二山之束,水流湍急,有如万马奔腾,而八月望日,水势更加汹涌,极为壮观。
1、闻雷:一作雷声。鸣弦:鸣琴,比喻理政。《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则单父治。”称颂宓子简政而治。辍弹:停止弹奏,喻放下政事。
2、连骑(jì):指官府坐骑相连。
3、秋云:一作秋空。迥(jing):远,差别很大,一作逈。浮天:一作浮云。渤澥(xìe):渤海,也可指东海。《初学记·海》:“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此借指钱塘江。
4、惊涛:一作鹭涛。一坐:全座,一,全、都,坐,通“座”。凛(ln):寒冷。
译文
1、在障楼百里范围内就听闻涛声如雷震,钱塘颜县令暂辍政务和我们一同观潮。
2、府中的官员们骑着马接连而出,来到江边等待观潮。
3、秋日当空而照,云彩非常高远,整个天空就像浮在辽阔的渤海上。
4、惊涛骇浪扑面而来,就像大雪覆盖一般,使满座的人凛然生出寒意。
简析
本诗应作于诗人漫游吴越期间的开元十八年(730)阴历八月中秋节。《浙江通志》:“钱塘江……潮水昼夜再上,奔腾冲激,声撼地轴。郡人以八月十五日倾城观潮为乐。”
本诗写出了钱塘潮“闻雷震”、“来似雪”、“凛生寒”的气势与壮观,当地官员及百姓八月十五“暂辍弹”、“连骑出”、“待潮观”官民同乐、倾城而出观潮的民风民俗,“秋云迥”、“渤澥宽”的优美风光,是一篇一改以往清新淡泊之风、格调雄浑奔放的佳作。
孟浩然另作有《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以及观潮之后的《初下浙江舟中口号》、《渡浙江问舟中人》。
前一篇: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后一篇:初下浙江舟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