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2023-11-12 19:18:56)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
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注释
本诗标题明活本作“樟亭驿楼”,汲本、《全唐诗》作“樟亭楼作”,元本、清本作“樟亭楼”。宋本、《英华》作“梓亭楼作”,但钱塘附近只有“樟亭”而无“梓亭”。孟浩然另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薛司户:名履未详。司户:唐代官名,州衙设司户参军,县衙设司户,掌管户籍之事。樟亭:为杭州观潮之地。
1、水楼:指樟亭。眺:眺望,一作望。
2、帟(yì):小帐幕,一作“奕”、“弈”。英僚:英俊的官吏。芳筵:丰盛芳香的筵席。下客:诗人自谦。叨(to):谦辞,表示非分地承受。
3、伯禹穴:即禹穴,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相传为夏禹葬地。《史记·太史公自序》:“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一说为禹藏书之处。伯禹即夏禹,因禹之父鲧为崇伯,故称伯禹。
伍胥涛:指钱塘江潮。《吴越春秋》:传说伍子胥辅佐吴国时,屡谏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后被谗赐死。死后吴王投其尸于江中,伍子胥怨愤之气兴涛扬浪,荡激崩岸。
4、溟涨:大海,借指钱塘江。垂纶(lún):垂丝钓鱼,纶,指钓线。钓鳌:《列子·汤问》神话故事,比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放。鳌:传说中海里的巨龟或巨鳌。学:一作“欲”。
译文
1、我们登上水边的樟亭楼向远处眺望,这座水楼高出青翠的树林半截。
2、敞开帘幕,英俊的官吏们尽情观赏;我这个下客叨光了,有幸参加这芳香丰盛的筵席。
3、会稽山上隐藏着夏禹的墓穴,整个城市浮压在伍子胥扬起的波涛之上。
4、今日观看钱塘潮,心中激起无限豪情壮志,也尝试垂纶去学习钓巨鳌。
简析
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秋,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诸政府官吏登楼宴饮、观钱塘潮。
诗人描写了樟亭之高、司户设宴之热情,看山而想起夏禹的业绩、观潮而记起伍子胥的遭际,处山水之间发怀古之幽情。通过“观溟涨”而激发了“学钓鳌”的豪情壮志,别有一番豪迈壮逸之气。
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
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今日观溟涨,垂纶学钓鳌。
注释
本诗标题明活本作“樟亭驿楼”,汲本、《全唐诗》作“樟亭楼作”,元本、清本作“樟亭楼”。宋本、《英华》作“梓亭楼作”,但钱塘附近只有“樟亭”而无“梓亭”。孟浩然另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薛司户:名履未详。司户:唐代官名,州衙设司户参军,县衙设司户,掌管户籍之事。樟亭:为杭州观潮之地。
1、水楼:指樟亭。眺:眺望,一作望。
2、帟(yì):小帐幕,一作“奕”、“弈”。英僚:英俊的官吏。芳筵:丰盛芳香的筵席。下客:诗人自谦。叨(to):谦辞,表示非分地承受。
3、伯禹穴:即禹穴,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相传为夏禹葬地。《史记·太史公自序》:“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一说为禹藏书之处。伯禹即夏禹,因禹之父鲧为崇伯,故称伯禹。
伍胥涛:指钱塘江潮。《吴越春秋》:传说伍子胥辅佐吴国时,屡谏吴王夫差灭越,吴王不听,后被谗赐死。死后吴王投其尸于江中,伍子胥怨愤之气兴涛扬浪,荡激崩岸。
4、溟涨:大海,借指钱塘江。垂纶(lún):垂丝钓鱼,纶,指钓线。钓鳌:《列子·汤问》神话故事,比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放。鳌:传说中海里的巨龟或巨鳌。学:一作“欲”。
译文
1、我们登上水边的樟亭楼向远处眺望,这座水楼高出青翠的树林半截。
2、敞开帘幕,英俊的官吏们尽情观赏;我这个下客叨光了,有幸参加这芳香丰盛的筵席。
3、会稽山上隐藏着夏禹的墓穴,整个城市浮压在伍子胥扬起的波涛之上。
4、今日观看钱塘潮,心中激起无限豪情壮志,也尝试垂纶去学习钓巨鳌。
简析
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秋,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诸政府官吏登楼宴饮、观钱塘潮。
诗人描写了樟亭之高、司户设宴之热情,看山而想起夏禹的业绩、观潮而记起伍子胥的遭际,处山水之间发怀古之幽情。通过“观溟涨”而激发了“学钓鳌”的豪情壮志,别有一番豪迈壮逸之气。
前一篇:早发渔浦潭
后一篇: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