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与襄阳万山
(2023-11-07 21:09:58)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孟浩然非常喜爱家乡的万山,经统计共有7首诗提到了万山。
诗一,《初春汉中漾舟》:“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写诗人早年在春暖花开之时,在汉江里从岘山泛舟到万山,一路的春天景色。汉皋,即今日的万山,又名方山、蔓山,在今襄樊市襄阳城西北十里处的汉水之南。第一句是说从羊祜生前喜爱的岘山,一直坐船到神女解珮的万山汉水弯曲处。
诗二,《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九九重阳节里,诗人来到万山登高,在清秋薄雾之中寄托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这里北山,指的就是万山。“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成为借景抒情的佳句。
诗三,《万山潭作》:“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珮,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写诗人在万山潭里钓鱼,水清鱼游猿攀的景色,再加上神女解珮的传说,引人入胜。
诗四,《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写作者苦学三十年,但因权贵阻滞、科考不第而产生的愤慨。“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和你们当权者说一声,我回我万山的老家去了。据《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这儿的北山应指万山。
诗五,《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韩公是襄士,日赏城西岑。结构意不浅,岩潭趣转深。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谣吟。旧径兰勿剪,新堤柳欲阴。 砌傍馀怪石,沙上有闲禽。自牧豫章郡,空瞻枫树林。 因声寄流水,善听在知音。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 物情多贵远,贤俊岂无今。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写诗人和朋友登万山亭时,对韩朝宗远在外地表示怀念,同时也抒发了知音难寻、今贤难用的感叹。
诗六,《陪独孤使君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 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写诗人陪同两位地方官登万山亭的游山活动,从景色和传说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诗七,《和贾主簿升九日登岘山》:“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是说重阳节这一天,政府官员贾主簿等朋友们先游完万山、望楚山后,再来诗人住所附近的岘首山登高赏光、喝酒作诗。
二、从这七首诗,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自古万山风景优美、汉水环绕。诗人热情歌颂了家乡的美丽,对家乡充满了热爱之情。当年的万山下,“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二)诗一、诗三、诗六三处提到汉代汉江神女解下玉珮赠送才子郑交甫的故事。说明这一传说自唐代就非常流行。
(三)从诗一、诗二、诗三均可以看出,从岘山到万山可以坐船直达,并且当时万山还有码头。
(四)从诗四可以看出,诗人住在与万山不远的附近,反证诗人住在襄阳城附近。
(五)诗五、诗六可以看出,当年万山之上修有万山亭。
(六)诗一、诗二、诗七说明,春天踏青游玩、九九重阳节到万山登高,是当时社会各界的重要风俗。
(七)从诗一、二、三看,孟浩然一早从家里来万山游玩,一直玩到夜晚才回家,“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说明孟浩然对万山的喜爱之情。
(八)这几首诗为我们研究孟浩然与朋友的交往、襄阳的文化风俗、旅游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研究和宣传孟浩然对家乡的热爱,形成宣传孟浩然、热爱新襄阳的热潮。
(二)修建万山自然文化风景区,挖掘汉江神女故事,修复万山亭,命名孟浩然垂钓石,开设从岘山到万山的观光渡船,开发汉江夜游项目,把隆中、万山、襄阳古城、唐城、习家池、鹿门寺风景区有机串连整合。
(三)春天和九九重阳节,组织市民到岘山、万山登高踏青,纪念和怀念孟浩然等先贤,为市民提供旅游健身的重要场所。
(四)进一步植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汉江、保护文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美好的环境留给子孙后代。
诗一,《初春汉中漾舟》:“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写诗人早年在春暖花开之时,在汉江里从岘山泛舟到万山,一路的春天景色。汉皋,即今日的万山,又名方山、蔓山,在今襄樊市襄阳城西北十里处的汉水之南。第一句是说从羊祜生前喜爱的岘山,一直坐船到神女解珮的万山汉水弯曲处。
诗二,《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九九重阳节里,诗人来到万山登高,在清秋薄雾之中寄托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这里北山,指的就是万山。“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成为借景抒情的佳句。
诗三,《万山潭作》:“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珮,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写诗人在万山潭里钓鱼,水清鱼游猿攀的景色,再加上神女解珮的传说,引人入胜。
诗四,《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写作者苦学三十年,但因权贵阻滞、科考不第而产生的愤慨。“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和你们当权者说一声,我回我万山的老家去了。据《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这儿的北山应指万山。
诗五,《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韩公是襄士,日赏城西岑。结构意不浅,岩潭趣转深。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谣吟。旧径兰勿剪,新堤柳欲阴。 砌傍馀怪石,沙上有闲禽。自牧豫章郡,空瞻枫树林。 因声寄流水,善听在知音。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 物情多贵远,贤俊岂无今。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写诗人和朋友登万山亭时,对韩朝宗远在外地表示怀念,同时也抒发了知音难寻、今贤难用的感叹。
诗六,《陪独孤使君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万山青嶂曲,千骑使君游。神女鸣环佩,仙郎接献酬。 遍观云梦野,自爱江城楼。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写诗人陪同两位地方官登万山亭的游山活动,从景色和传说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诗七,《和贾主簿升九日登岘山》:“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是说重阳节这一天,政府官员贾主簿等朋友们先游完万山、望楚山后,再来诗人住所附近的岘首山登高赏光、喝酒作诗。
二、从这七首诗,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自古万山风景优美、汉水环绕。诗人热情歌颂了家乡的美丽,对家乡充满了热爱之情。当年的万山下,“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二)诗一、诗三、诗六三处提到汉代汉江神女解下玉珮赠送才子郑交甫的故事。说明这一传说自唐代就非常流行。
(三)从诗一、诗二、诗三均可以看出,从岘山到万山可以坐船直达,并且当时万山还有码头。
(四)从诗四可以看出,诗人住在与万山不远的附近,反证诗人住在襄阳城附近。
(五)诗五、诗六可以看出,当年万山之上修有万山亭。
(六)诗一、诗二、诗七说明,春天踏青游玩、九九重阳节到万山登高,是当时社会各界的重要风俗。
(七)从诗一、二、三看,孟浩然一早从家里来万山游玩,一直玩到夜晚才回家,“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说明孟浩然对万山的喜爱之情。
(八)这几首诗为我们研究孟浩然与朋友的交往、襄阳的文化风俗、旅游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研究和宣传孟浩然对家乡的热爱,形成宣传孟浩然、热爱新襄阳的热潮。
(二)修建万山自然文化风景区,挖掘汉江神女故事,修复万山亭,命名孟浩然垂钓石,开设从岘山到万山的观光渡船,开发汉江夜游项目,把隆中、万山、襄阳古城、唐城、习家池、鹿门寺风景区有机串连整合。
(三)春天和九九重阳节,组织市民到岘山、万山登高踏青,纪念和怀念孟浩然等先贤,为市民提供旅游健身的重要场所。
(四)进一步植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汉江、保护文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美好的环境留给子孙后代。
前一篇:万山潭作
后一篇: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