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电影给中国电影哪些启示
10月13日,新加坡电影节以《小孩不笨2》在京拉开大幕。“新加坡每年生产的影片有200部,这其中有很多片子都是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其中一个电影导演拍的片子才花了将近100万元,而这个钱是他的父母当初拿给他到美国读MBA学位用的。”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局长谢德谦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而他所谈论的那位导演拍摄的《吃风》也入选了此次电影节。
本次新加坡电影节上将展示包括《小孩不笨2》、《家乡的故事》、《血溅芽笼》、《4:30》、《鸟语人生》、《吃风》等在内的6部获奖影片,集中展示了新加坡当前比较知名的导演陈子谦、梁智强、王礼仁等的实力。
在国人眼中,新加坡不过是个弹丸之地,有人说到新加坡旅游基本上没有出国的感觉,但是此次上映的6部优秀的新加坡影片却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了加坡的风土人情。通过相关的片花,我有幸了解到这6部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从多个角度探讨人生与人性。
据了解,从2000年的5部电影,到如今的200部,7年来影片的数量增加了40倍,新加坡电影业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飞速发展,到如今,新加坡每年的电影票房就超过10亿美元。谢德谦表示,在新加坡所有的电影中,自行制作的低成本电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拍电影的年轻人很多是第一次拍电影,完全出于对电影的热爱,而没有任何商业的目的。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鼓励这种制作人,并希望能够从中发现真正有才华的电影人。”谢德谦说,“在这个层次这外,我们会拍一些制作费用在500—1000万美元之间的电影,这些电影会由电影公司和其他国家联合拍摄,而第三类就是一些所谓的大片,费用在2000-3000万美元之间,投资这种片子的多是一些电影业的巨头,他们会在新加坡设立总部,之后会到其他国家拍摄和完成制作。”在新加坡,一部电影大片的投入很高,但是在市场上受欢迎的却不一定是大片。
此次电影节让我们更加了解新加坡的电影以及他们的运作方式,我觉得这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中国当前的电影市场发展很有启发。中国近年的商业电影兴起并在电影市场上程统治之式,几个大导演投产的大片在市场上占据主导之势,低成本电影屈指可数且缺少存活的空间,但新加坡电影业的迅速发展让人看到,一个国家的电影在商业片之外还应该有别的电影存在,有一批年轻导演能够不求私利,更不谋求暴利,不进入商业片制作,为艺术电影和个人探索挤出一块足够的空间。而只有这样,电影业的未来才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