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中的桂杰

(2007-08-06 18:54:17)
标签:

随笔/感悟

新浪博客

桂杰

熊益君

友情

 

转:

我眼中的桂杰

作者:亦君

  
  
     想来,在新浪玩博客的朋友对“桂杰”这个名字不会陌生,因为点开新浪博客首页,在分类博客名录的“精英·学者”栏中就有其大名。
    那天,无意间我打开了桂杰的博客,就如推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一股清新高雅之气扑面而来,让人顿感心旷神怡。拜读着一篇篇美文,仿佛久旱逢甘霖,我干涸已久的心被她那富有灵性的文字所滋润,感觉恰如走进了无边的春色,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向我洞开了其纯洁而又广阔的心灵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性中朴实、善良、真诚的一面,不仅用如椽之笔,更以晶莹剔透如玛瑙般之心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唯美的人文境界。她从文化的角度破译事物或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密码,站在我等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阐释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读着如此高品位的文章,仿佛自己的人格也随之提升了一般。
    作为新浪名人博客,桂杰的文章不高谈阔论,不故作姿态,更不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而是以平民的心态抒发常人的喜怒哀乐,在娓娓的讲述中或说理,或叙事,或抒情,或状物,以自己的坦诚和热情与读者进行着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互动,因此读来感觉特别亲切。她的许多文章引起了我感情上的强烈共鸣,使我情不自禁地作了一些评论。记得我首次在她的博客中留下了评论后,她不仅到我的博客来回访,还在我的一篇记述听母亲诉日寇暴行的博文下作了这样的评论并留言:“个人史让人动容!……有时间可聚会,我还可以拜望一下您的老母亲。问好!”我在新浪许多名人博客中评论、留言乃至问好过,但像她这样及时回访并对我的文章作真情评论的还是第一人。咀嚼品味着她这朴素而又真诚的话语,实话讲,用感激二字是无法表达我当时那激动的心情的。蓦然间,我觉得她不仅是一位可敬的新浪博客文化精英,更像一位可爱的邻家小妹,于是在后来的交往中我称其为“妹”,她似乎挺满意挺高兴,也亲切地称我为“兄”。在博客这虚拟的空间里能结识这么一位高素质的“妹妹”,这是我连做梦都没想到的。
    6月初的一天桂杰到访我博客,要我的详细通联地址,说是便于联系。不久,我收到一个用《中国青年报》社的大号专用信封寄来的邮件,打开一看,是桂杰寄给我的《傅佩荣〈论语〉心得》一书。难道桂杰是《中国青年报》社的?我赶紧直奔阅览室,一份份翻阅《中国青年报》,果然在文化版上看到了她一篇篇华美的精品力作!原来,半年多时间里我一直在与一位中央级大报的名记者称兄道妹!此前我仅从她博客首页的简介中知道她供职于媒体,至于供职于哪家媒体并未细究。我为自己的粗心和浅薄而深感汗颜!
    桂杰留言说:“寄上台湾学者傅佩荣的书给您,希望能够对您的工作有用,也希望您能够在暑假里享受阅读的乐趣!我在北京向您问好并祝福!”她还在该书的扉页赠言:
 
益军兄:
    虽不曾见面,但文如其人,感觉已经和您是多年老友。
    您的身上有我父亲的影子,他早年也是中学语文教师,酷爱写作,和您一样正直、勤奋!
    借傅佩荣的书表示问候!
 
                                          
                                          桂杰于京
                                          2007年夏
 
    读着如此温馨而情真意切的文字,我确实心潮起伏,久久无法平静。再从我的博客中随意撷取两段她对我博文的评论吧:“……在我心里您就是大人物!您敬业,爱生活,有才华……我们不需要这些人来认证!”“我的父亲也和你一样时常获奖,你们都是那种很勤奋的人,才华的背后是个人努力,祝贺,真高兴结识你做朋友!有时间我们在北京见!”类似的评论还有许多。
    我是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教师,谈不上什么身份和地位,而桂杰是中央级媒体的大记者,她的朋友圈、她所采访的对象都是海内外的文化名流,或者是京、津一带高校的知名学者、教授。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与她的层次、档次都相去甚远,可她不仅没有因我地位的卑微而对我不屑一顾,而且在她心目中我还是个“大人物”,这是种怎样的情怀?她用与我交往的事实给我诠释:这就是人格!俗话说文如其人,做文章首先要做人。桂杰之所以能够拿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来,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了。
    记得巴金说过:“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桂杰对我的友情就是这样的一盏明灯,她不仅照彻了我的灵魂,而且照彻了我的整个世界,使我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对前程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桂杰的话:

感谢博客,感谢朋友,感谢生活。

亦君老师在文中的高抬和夸奖,我实在不敢当,我把这些看成对我的鞭策和鼓励。另外,亦君老师是中学语文老师,送上《傅佩荣〈论语〉心得》,我觉得对于他的教学会有益处,而且亦君老师也在博客中品读过《论语》。

以一颗诚心待人,在文章中展现我透明的内心,这是我可以做到的。

祝福我的博友们快乐、平安,我们一定有机会相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