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桂杰
桂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021
  • 关注人气:8,1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该被忘却的人和抗战历史

(2007-08-03 09:23:10)
标签:

人文/历史

抗战女性档案

女作家张西

女八路军

 

抗战女八路口述抗战历史

 

    “她们原以为与当今社会再也没有任何联系,四散在各地的这群女八路军,安静的过着他们的晚年,原本以为有些人她们再也不用想起,有些事再也不用回忆,有些疑惑再也不用解开。她们以为如火的青春故事再无人问津,直到带进坟墓。突然间,我出现了。”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刚刚推出的《抗战女性档案》一书的前言开头,女作家张西这样表白。

《抗战女性档案》是张西花费了9个月时间,先后在山东沂蒙山地区找到数十位幸存于世的女八路军战士,由这些老人的“口述实录”而写就的真实故事。

与以往图书中展现出来的大多数英姿飒爽的女游击队员不同,《抗战女性档案》聚集的是一群特殊的“女八路”,她们中的很多人出身于大银行家、大地主、大资本家家庭,接受过高等教育,按今天的标准,好多还是未成年人。不过,尽管她们家庭出身、参军经历、爱情故事、生命历程不同,但她们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之中,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很多人是当年抗大文工团、姊妹团的演员。

这些人虽然身份有些特殊,但毕竟是普通人、平凡人,历史上关于她们的记录极为稀少。张西说,为了完成这本书,她先后采访了数十位幸存于世的女八路军战士,她们中最年轻的也已经82岁。她将这些弥留人间的老人的“口述实录”串联成一个个完整的人物故事,真实记录了当年这些女八路的生活,也记录了健在者今天的状态。“她们中,现在有的人痴迷于电脑游戏,有的人过着三代同堂的幸福生活。”

书中,辛锐和辛颖是两个着墨比较多的人物,她们出身资本家家庭,抗战爆发后,曾任山东省建设厅财政室的父亲,带着女儿参加八路军。辛锐喜欢绘画,参加八路军后成为山东姊妹团团长,在日军一次扫荡中,她受重伤,为了不连累战友,她令别的同志突围,自己与敌人同归于尽。张西告诉记者,实际上,她之所以写作这本书,源起于十几年前,她有一次参观沂蒙山区的一个烈士陵园,被墓碑上镶嵌的一张八路军情侣的照片和记录他们事迹的碑文所打动,照片上风华正茂的女八路正是辛锐,由此,她开始追寻和“抢救”一段段即将消失的历史,记录下这群豆蔻年华的女性,从翩翩少女变成女八路的生命历程,展示那个年代的女八路军的生存状态。

张西说,她十年后去沂蒙山区寻找那对恋人的时候,当地人说,你说的那对夫妻的情况,我们这里有三对,你要找哪一个?张西一惊。于是,她请求当地人带她到烈士陵园里去找,看见当年的碑文就知道要找的是谁了,不料,当地人说,我们这里有65座烈士陵园,你要找哪一座?她又哑了。她最后要求老区人带她去蒙山,当地人说,我们这里有东蒙山和西蒙山,你要去哪个蒙山呢?

在张西看来,这些说法透露出了一个信息,这个地方曾经打过很多仗,死过很多人,而这些人身后的故事却少有人前来探寻,张西于是决定行动。

书中描写过的人物,今年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这样评价张西的工作,“张西不平凡,她是继承了抗大作风的好战士,她走过遍了我们当年战场的山山水水,访问我们这些几乎被人遗忘的普普通通无权无钱的抗日女战士,她引导我们这些老同志把埋藏在心里的往事都真实的说了出来,我和她说的那些话以前从来没有和别人说过。”

刘峰宜回忆说,当年她在卫生队工作时,她的爱人在前线打仗。每次来了新伤员,都要去看看,是否有自己认识的人,是否有自己的爱人。她说,自己当年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过上今天的生活。

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广雄在看了张西的书以后表示,毫不夸张地讲,张西用她的行走和纪录,完成的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一次意义重大的抢救工程。其实她可以不用做得这么实在和艰苦,她完全可以凭借浩若烟海的史料,运用最先进的检索方式,使用最便捷的互联网,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和下载工具,做一点切复制的案头工作,从而轻松完成一部所谓的抗战纪实。

但是张西不。每周末,当她独自一个人乘着火车携带者DV和照相机前往沂蒙老区的时候,她知道,与她同行的还有一颗无比虔诚的心。当她与这60位经历非凡的老人见面并长谈之后,张西觉得“在我不长也不短的人生旅程中,这一段风景绝妙。犹如到过想都不敢想的珠穆朗玛峰。有了这这次精神之旅铺垫,突然觉得以后的行程都将是如履平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