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铁头生活情感 |
女人“溺爱”孩子是一种天性
自从当了母亲之后,出差成为一种奢望,更多的是舍不得离开那个小小的可爱的人儿。
明天又要踏上行程,还没有背上行囊,心里已经有了十二分的不舍。家里的公婆和老公不知是安慰我,还是要表达对我的某种看法,总是在强调:“你出差吧,出差了,铁头还要听话一点!”
一岁半的爱子铁头正在呀呀学语,每天和他在一起有无数的惊奇和欣喜。“妈妈,妈妈”、“妈妈好!”,我在家中的时候,铁头习惯性的喜欢把“妈妈”挂在嘴上,一会儿见不到我就心慌的样子。尽管已经断奶,但是只要我在家里,他要吃牛奶和想要睡觉的时候,还是会哼哼唧唧的蹭到我的身边,“妈妈、妈妈”的拉扯我的衣襟。每当这个时候,奶奶可总会在一边说:“妈妈也没有奶给你吃了,还总是缠着妈妈干嘛?”铁头才不理睬他们的冷嘲热讽呢,还是一个劲儿地往我的怀里扎。
一个母亲也许不能破解孩子心里所有的思维密码,可一个对孩子充满爱的母亲还是能够比别的人更能够读懂孩子的心事。
无数次,看着铁头在睡眠之中那粉嫩的小脸,我都难以控制的想要凑上去,轻轻亲吻他。很多时候,我下班回到家里,铁头总会像一个猴子一样把小手吊到我的脖子上,抱着我很长时间不愿下来。有时,想到眼前这个活蹦乱跳有模有样的小人是从我的身体里面孕育出来的,是我把他带到人世间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的要激动,从这一点上说,母子之间这种亲密的感觉是一个父亲所不能体验和理解的。
公婆和先生对于我“溺爱”孩子列举了种种例证,比如说,满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导致他现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以大哭耍赖作为要挟;还有就是和孩子太过亲密,睡觉偶尔还要让他躺倒我的臂弯里,这样一来,导致孩子特别娇气,夜里醒来见不到妈妈就大哭。还有许许多多。
先生总是说,女孩需要贵养,男孩需要贱养,而所谓的贱养就是该训斥的时候训斥,该打的时候要打,该骂的时候要骂。而公婆总是说,反正在家里要让孩子怕一个人才行。
对于家里人的这些看法,我总是不大认可,我觉得,对待一个婴儿,不能动不动就声色俱烈,孩子嫩得像花一样,需要加倍的爱护和呵护。而面对孩子提出的很多要求,我的意见是尽量满足,不要动不动就拒绝,如果拒绝也要讲究拒绝的方式。
铁头刚刚会爬的时候,对家里的卫生间和厨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趁人不备就噌噌噌的往那两间房子爬,很多时候他费了半天劲爬到了跟前,爷爷奶奶就赶紧冲上来把房门啪的一声关上,接下来就是铁头晴天霹雳般的嚎啕大哭。
如果我在家里,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把门打开,把铁头抱在怀里,到厨房或者厕所里面转一圈,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之后再把他抱出来。
还有刚刚练习吃饭和用矿泉水瓶子喝水的时候,全家除了我以外,总是因为害怕弄一身一地,不敢让他独立操作,每每此时,我就又会冲出来说,没有关系,并把瓶子、勺子之类的毫不犹豫的塞到他手里,让孩子进行试验。
“惯上天了!”是爷爷奶奶批评我的口头禅。
实际上,对于孩子,我历来的主张就是和谐共处,把孩子当成朋友,我最见不得就是孩子的父亲母亲随时随地对孩子的大声呵斥,让孩子觉得这也不能那也不能,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样一来,孩子到最后的性格要不然就是畏手畏脚,要不然就是抗拒型人格。我觉得父母和子女之间更多的时候都应该是轻言慢语,充满爱惜充满关切并且相互独立相互尊重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孩子随时随地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并且在长大之后比较有修养和文雅。
在家人看来,我的这些主张就是“溺爱”的表现,他们坚持认为孩子“不打不成人”、“棍棒底下出好人”,教育孩子就是和孩子的一场博弈,必须要让孩子有挫折感等等。对于这些言论,很长时间我都无言以对,可笑的是,这些主张其实并不是公公婆婆教育孩子的经验,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很少挨打,现在都过得都不错也很孝顺。但公婆坚持认为,一岁半的铁头已经表现出来了调皮的本质,和他们的孩子不能同等对待。
我很多时候是把这些话当成笑话听,因为铁头被呵斥的时间毕竟还不多,他的一些错误也还没有严重到一个问题婴儿的严重地步。但如果他们坚持认为,我的所作所为就是“溺爱”,我也只能一错再错了。
当然,在我夸夸其谈的背后,我也有自己的弱项,很多时候,我让孩子随意尝试,弄脏的衣服需要奶奶来清洗,还有我外出时,总会情不自禁的电话、短信一再叮嘱先生要对孩子好一些,要有耐心,这在他看来就是我婆婆妈妈的表现。
铁头父亲的文章:有孩子的老婆变“俗”了,请浏览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69a8f01000a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