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来的路上,发现可能因为拆迁挡住了视线,“成人用品”的牌子已经挂到醒目的路边树上了,看来用不了多久,这类广告可能就会做成霓虹灯了。这到底是好是坏就像宾馆里放避孕套一样很难几句话说清楚,但是,让我联想的是最近报上登的几条消息。
两个同居并已失业4个月的来京打工青年,未婚先孕,没有钱去作流产,直到把孩子生下来,可又不知道如何处理,两人合伙把孩子捂死,然后扔到垃圾堆里。这两个人逃回老家,但最终还是被人找了回来,双双以故意杀人罪获刑,每人判了4年半有期徒刑。昨天又看到一则消息,在天通苑附近,一个断定是当日出生的已经死亡带着脐血的女婴被人发现,不用问,又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打工青年干的事。同一天,据报载在儿童医院门口发现一个被遗弃兔唇的男婴,这是来自河南信阳的一对夫妻丢下的,虽然这对夫妻被找到后,愿意将孩子带回家抚养,但我们不能不为这个孩子担心,因为他们夫妻二人合起来一个月才挣1千多元,他们当然不可能像王菲那样飘洋过海为孩子治病,就是在国内治疗,如果没有一点救助的话,他们也花不起钱为孩子治疗。前两天石景山还有一例,孕妇没钱去正规医院生产,把家乡的接生婆请来,结果孩子生下了,母亲大出血死亡。这样的事例一次一次刺激着我的神经。我自己是女人,也是一个有女儿的母亲,我知道这些远离家乡的年轻女孩在婚姻恋爱阶段是多么需要帮助和指导。记得十多年前,我和社科院的 陈一筠老师一起开办了一个少女课堂,目的就是让那些对男女之事似懂非懂的少女们在进入青春期阶段就有个正确的心理准备。后来,我去做农家女的事了,陈老师却一直坚守者青春期教育这块阵地,还创办了一本《青苹果》杂志,但我知道这还都是针对城里孩子的。现在我越来越感到青春期教育对进城的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女孩子男孩子是多么重要,看来,我们的打工妹之家要在这方面有所拓展了,因为我们实在不愿看到以上那些案例一次次发生。当然,改变打工人群的生活状况和建立最最起码的医疗社会保障也应该提到政府工作的更重要的位置,再也不要只把流动人口当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只是进城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活生生的青春,他们要恋爱,要结婚,要生孩子,这是一个人最最基本的权利,我们的社会不能等到他们犯了法再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他们享有他们应享有的权利。
回到开头说的“成人用品”广告上,如果他们什么也得不到,但能够容易得到和学会使用避孕工具,我认为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