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语 |
有人形象地说,养儿子就像入了养老保险,所有的消费到了老了就能得到回报,而养女儿却是一次性支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你什么也收不回来。
“三八”絮语
前不久从电视上看到一组镜头,在山东一个偏僻的村庄,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站在寒风中含泪向前去采访她的记者叙说,从老伴病危直到病故,女儿也没能前来看望一眼。女儿那时在哪儿?记者介绍说她正在不远的另一个村庄,照顾着多病的公婆,因为公婆的儿子在部队履行着军人的职责。这一“事迹”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久久地思考着……
“女儿该不该养老?”这是我们杂志去年讨论了整整半年的专题。起因是到农村去采访,了解到农村的计划生育难做,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传宗接代的封建观念在作怪,农民最实际的问题是养老没有社会保障。有人形象地说,养儿子就像入了养老保险,所有的消费到了老了就能得到回报,而养女儿却是一次性支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你什么也收不回来。所以在农村,女儿可以不尽赡养义务,女儿也得不到应有的继承权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男生女一个样”,在目前社会福利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就应该让女儿们承担起法律赋予的赡养义务,同时也应该让女儿享有同等的继承权利。尽管在“约定俗成”的社会大背景下,这样做还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讨论”来稿看,已经有不少人和不少地方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说实在的,人们永远不会为一个过时的观念而活着,为什么城市人对生男生女已不在乎了?我看主要并不是觉悟高,而是因为多数人已不用养儿防老,皮之不在,毛将焉附?
静下心来再替那位军人的妻子想一想,如果换上我,面对两边的老人都需要你时,你应该如何选择?我想合适的办法应该是先急后缓,因为自己的父亲马上要离开人世,天大的理由也应该回家照料一下尽尽孝心,公婆这边呢,先找个亲戚照看两天,何况,我不知她的丈夫是否就是个独生子?另外,部队如果不是在特殊情况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也应该让那位军人回家看一看,他的父母是父母,他妻子的父母也是父母嘛。当然,也许是因为农村通讯不发达,等父亲病危的消息辗转到女儿那里时已经晚了,回家一趟也已无可补救。如果这样,写典型材料的“笔杆子”就不应该“无限上纲”了,至使我们这些凡人俗子感情上很难接受这样的“英模事迹”。
做军人的妻子确实不易,因为我也曾有过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只不过我是个女军人。我从未奢望过比我早退役的丈夫能为了我在边疆(我的部队在云南)安心服役而牺牲自己的事业,坚持了两年之后还是我做了让步,带着未满周岁的女儿脱下军装回到丈夫身边。
在“三八”之际发此感慨目的只有一个,我想告诉姐妹们的是妇女解放的事业任重而道远……
(1995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