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语 |
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在国际上寻求资助,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就业问题,一方面还能开展一些有益的项目活动.
走向'95的非洲妇女
——西非之行随笔
1994年11月,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一行5人到西非赛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参加了非洲地区区域性筹备会议,这是非洲妇女为迎接'95世界妇女大会召开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非政府会议,原计划1500人参加,结果到会的有3000人之多,使一切准备工作都显得十分仓促。
10天西非之行,感慨良多,很想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告诉姐妹们,但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我只能把最深的一些体会告诉大家。
从距离上看,非洲离我们很远很远,从北京乘飞机经巴黎到达喀尔需要近20个小时的时间;但当你走进非洲身临其境后,你又会觉得非洲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除了肤色不同语言不通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非洲姐妹席地而坐聊家常;看着他们边开会边干着手中的针线活;抱一抱她们怀里的孩子,就和在国内下乡采访没什么两样。当然,我说的非洲主要是指塞内加尔。也许因为我们两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也许因为我们两国农业人口都占80%以上,所以我们两国妇女所遇到的问题也是极为相似的。比如,如何使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如何鼓励女童入学?如何在妇女中开展扫盲和培训等等,这是走到哪儿都离不开的话题。
会前,接待我们的FDEA(非政府妇女基金组织)组织特意为我们安排了几天深入基层的参观活动,我们主要考察了由FDEA扶持起来的四五个妇女互助小组。这些小组大的五六十人,小的十来人。她们有的搞渔业加工,有的进行手工艺品制作,有的开小饭馆做小买卖,听她们介绍情况,就像听我们的基层妇联干部介绍“双学双比”一样。不同的是她们比我们少一些传统观念包袱,多一些商品意识。她们的妇女小组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你要参加某个妇女小组,就必须按期存入妇女小组一笔钱,妇女小组把个人的钱、零散的钱集中起来,然后轮流帮助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商品生产。当然,从妇女小组借钱是有利息的,你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偿还。所以,为了挣钱,妇女们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一次,我们去参观离达喀尔较远的一个妇女小组,老远,我们就看到欢迎我们的会场(其实就像我们农村的场院)放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一些花花绿绿用手工制作的小黑娃娃,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是为我们准备的礼品,因为出国前我们也特意准备了一些回赠礼品,谁知走近一瞧才看明白,这不是礼品而是商品,每个娃娃身上都明码标价。“盛情难却”之下,我们只好掏腰包一人买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而且价格也挺贵的小娃娃。我们交钱,她们收钱,没有一点难为情,相反,还一个劲地鼓动我们是否多买几个。
关于妇女的扫盲和培训是我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农家女百事通》杂志受全国妇联委托,编写了一本扫盲教材(已出版单行本),但如何组织实施还没找到好经验。当我问起她们这个问题时,FDEA组织给我们介绍了她们编写的一本小画书。她们认为单纯地教文盲妇女识字困难大,必须把识字和生产致富结合起来才行,这种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很受妇女们欢迎。在这期杂志上,我们特意把这本小画书的主要内容刊登出来,目的是让大家有所借鉴。
西非之行的另一个收获是对非洲的NGO组织有了更深的了解。接待我们的FDEA是塞内加尔较有影响的NGO妇女组织,她们的主席素开娜是这次非洲区域性会议的大会执行主席。她们一共十几个人,素开娜的表妹表哥都在这个组织里工作,而且担任着重要职务。据我的观察,在塞内加尔非政府组织是非常多的,有一本厚厚的书,就像我们的电话簿一样,是专门介绍NGO组织的。正如美国福特基金会驻塞内加尔办事处的代表所说,这里的NGO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多,我们都不知道该支持谁?分析原因其实很简单,非洲失业率极高,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个NGO是极其容易的事儿。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在国际上寻求资助,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就业问题,一方面还能开展一些有益的项目活动,如FDEA支持的妇女小组。但是,她们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NGO组织成员基本上没有其他方面的工作和收入,一切都要自己解决。如果得到100元赞助,她们要用80元租办公房和维持人员开支,能剩下20元开展项目活动就不错了。所以,她们其实是非常希望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是他们的政府也很困难,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和去年上半年的曼谷之行相比,最大的感触是'95世界妇女大会把中国和世界妇女的距离拉近了,在曼谷开会时,很多国家的人还把我们当成日本人、韩国人,而这次在达喀尔,没遇到过一次这样的尴尬,中国——北京,北京——中国,不管用什么语言说,大家都能听懂。非洲妇女热切地盼望'95,也热切地渴望到北京来,作为中国妇女,我们正张开双臂等待着拥抱她们。
(1995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