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语 |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已感到力不从心,我没有再给她回信,因为我怕她仍抱有希望,一个人如果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别人身上,那她就永远不会走出自己的路。
道路需要自己走
自做主编以来,每天都要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只要不到外地出差,我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阅读者来信。有些信使我感动,使我兴奋;有些信使我揪心,使我落泪。从信中我结识了朋友,了解了读者,也更增强了我为姐妹们办好刊物的信心。
归纳起来,来信内容大概有四类:有抒发感慨赞扬杂志的;有要求解答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有寻求致富信息和门路的;有诉说不幸遭遇以求得到指点和帮助的。对多数来信我虽不敢说有求必应,但我都是认真处理的。我总想生活在农村的姐妹提笔写信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让她们失望,所以我尽可能地亲自复信。实在太忙时我就委托编辑复信。当然,读信中也有让我不知所措的时候,这就是当有人把我和我们的杂志当成“救世主”的时候……
山西一位姑娘接二连三来信要求到我身边工作,甚至在去年秋天还亲自跑到北京来找我。经过好言相劝后她回到了家乡。但没过多久她又来信说,她的家乡简直令人窒息,她不能在那种封闭落后的环境中浪费自己的生命,她恳求我一定收下她这个学生。她说,她只有在我身边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已感到力不从心,我没有再给她回信,因为我怕她仍抱有希望,一个人如果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别人身上,那她就永远不会走出自己的路。
还有一位大西北的女孩,她给我的第一封信开口就要跟我借500元钱。她说她不能再像父辈那样生活,她要学习一门技术或技能,比如缝纫呀、理发呀、电脑打字呀,但家里没有钱。她说,只要我借她钱,一年后一定能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偿还我。我没有满足她的要求,不是怕她还不起钱,而是从信中我看到了她那颗浮躁的心,一年后她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那么她会背负上比500元钱更沉重的情感债。后来,她来信检讨了自己的“异想天开”,并告诉我她已离开家乡走进了“打工妹”的行列。我高兴地给她回了信,同时也提醒她,“打工妹”这碗饭也不好吃,对可能发生的那些事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当今农村女孩,尤其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农村女孩,她们不愿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她们迫切地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进步。但对大多数女孩来说,她们的面前并没有现成的路。要想从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上走出条新路来,可以肯定地说她们要付出的代价绝不会比父辈们的少。
甘肃永昌的樊兴兰,她为了实现当上农村第一个女大学生的梦想,不但要和兄长们一样在麦地里洒下艰辛的汗水,还要独自品尝挑灯夜读的孤寂;高中毕业的张欣为了逃避“传统女人”的生活模式,只好告别父母的宠爱,独闯京城寄人篱下,边做保姆边上夜大;走出死亡婚姻的陈存娣,虽然依靠法律换取了自由身,但何处是归宿依然困扰着她的心……
两年多的办刊实践使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遍布全国的读者成倍地增长也证明着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读者们的每一封来信不管是倾吐心声还是批评表扬,对我们来说都是工作的动力。为了农村姐妹的进步与发展,我和我的同事们会竭尽全力把这本刊物办得更加出色。但同时,我们也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姐妹们拿起笔来参与办刊。在这里我再一次重申千万不要把我们当成什么“救世主”,我们只希望成为你们的知心朋友。
刊物需要大家办,道路需要自己走。
(1995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