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姑娘,你为什么进城

(1995-01-08 16:33:15)
分类: 心语
我的1995

这是这本杂志创刊的第三个年头。
这一年,我根据读者的需要在调整着自己的办刊思路。特别是在走出国门和参加世妇会之后——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分量。

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一块现成的蛋糕等你去切,蛋糕是需要你用血汗换来金钱去买的,没有物质食粮就不可能产生精神食粮!

姑娘,你为什么进城


一个月前,一位19岁的山东女孩几经辗转找到中国妇女报社,她认定报社的叔叔阿姨能为她在北京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为她从妇女报上看到不少关于农村少女被拐卖的报道,所以她不敢一个人到处乱闯,她记住了妇女报一个记者的名字,不巧的是这位记者因病住进了医院。听完她的叙说,同事们把她领到我的面前,《农家女百事通》当然应该管农家女的事啦,我没有理由推脱。

像接待过直接或间接找上门的农家女一样,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姑娘,你为什么进城?这位山东小老乡告诉我,她不是因为贫穷才逃离家乡的,她的家并不贫穷甚至可以说很富裕。但物质的富裕并不说明精神上富有,她是因为精神的饥饿又找不到食粮才闯进北京的。她说,高考落榜对她一生是个致命的打击,回到家乡她再也不能和那些同龄的大姑娘、小媳妇为伍了,她觉得如果让自己去走父辈的老路,那还不如去选择死亡的路。


这位倔犟的姑娘确实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劝她回家的话她一句也听不进去,可帮她找工作又谈何容易?编辑部不是劳务市场,我们不掌握任何供求信息。就这样我还是答应帮她与北京市三八服务公司联系一下,但当天没有找到人,第二天我又要出差,只好将此事托付给另一位热心的编辑,出差回来后我见到了这位姑娘写来的感谢信,她说,到北京的第二天那位编辑姐姐给服务公司打了电话,但人家不接收无组织的个人,建议我们去问问劳动局办的劳务市场,很巧,劳动局接电话的一个女同志说自己家正需要一个保姆,就这样她就按照人家提供的地址找上门。看完她的信我一阵轻松,这姑娘在北京总算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为之庆幸。

不到半个月,我又接到了她的第二封信,这封信却使我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了。她信中写到:我感到彻骨的悲哀,我无法排解。付出了巨大的心灵的代价,来到了北京执拗地要寻找什么,寻找,我寻找到了什么?……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家庭中的妻子并迎上她看我的眼光时,我感到那简直不是看人的眼光,充其量是在买一件高级商品。我感到了屈辱,似乎也预感到了一切,也许,我太书生气了,这种工作本来就无所谓人格,可我只想出卖汗水,不想出卖人格与灵魂,够了,我实在是够了,我受不了了。我在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无法承受的悲哀……对于劳动(保姆)我还是能出色(借用一下这个好词吧)地完成的,但我还要照顾一个任性之至、自私之至的小女孩。她对我大叫、大嚷、`大下命令,甚至辱骂和动手,时常半夜被哭骂声惊醒。最叫我不能容忍的是,我的书、本、笔及我的一切常常被恶意糟踏,我忍无可忍……人格和时间,我生命的两大要素,如今却都支离破碎,我从一个低谷步入另一个低谷,,从一种绝望进入另一种绝望……”

信的最后又加上了几笔:刚刚得知,我所在的这一家的房子要被收回一间,他们也不能再继续用我,也许,天明我就要流浪街头。


这封信我让编辑部的人都传阅了一遍,大家共同的感触是这位姑娘的想法太天真了,她没有弄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进城?到城市里来寻找精神食粮,来寻找平等、正义和人格,哪一座城市也不会伸出双手去迎接你。她这是到了北京,还遇上几个好心人,让她去纽约试试……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王启明。


如今的世界像个流动的村庄,城里人往国外走,乡下人往城里走,这已是无法阻挡的潮流。但当你要加入这支流动大军的时候
,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一块现成的蛋糕等你去切,蛋糕是需要你用血汗换来金钱去买的,没有物质食粮就不可能产生精神食粮!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这位至今不知流落何方的小老乡,由于她的两封信使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编辑思想——“我们为什么进城进城后我们干什么今后的路该如何走,在新的一年我们准备把这系列专题奉献给读者,也奉献给已经走进城市和准备走进城市的农家姐妹,更希望你们拿起笔来,我们共同探讨。

1995年第一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