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学
人们常说,“艺术来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曾经利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说明这个道理。假设用开区间(0,1)来代表现实生活,则不属于这个开区间的端点0和1就相当于“高于生活”的“艺术”。0和1
不属于区间(0,1),但却是该区间的极限点,这就揭示了艺术高于生活的含义。极限的概念同时也提供了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体验生活是为了了解区间(0,1),艺术水平的高低在于对极限点0和1的发现和提炼。实际上,各种文学创造讲述的都是极端故事,正是在各种极端故事或各种极端状态揭示人性和对待真善美禅的态度。极限的概念排除了艺术对生活“高于”的任意性。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学的价值就在于“不切实际”。
2、物理学
质点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牛顿正是利用质点的概念推导出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质点只有质量没有体积。实际上,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物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质点的概念不切实际。类似的物理概念还有理想气体、理想流体、理想刚体、弹性碰撞等等。
这些概念和
“艺术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是相通的。人们显然不会因为这些概念的“不切实际”就否认它们的价值。
3、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也是“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理论抽象,现实生活中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因此,人们也可以说,完全竞争“不切实际”,但它却体现了竞争的本质,为人们研究竞争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证框架。
因此,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模型的评价要小心谨慎,不能简单地以“不切实际”而予以否定。
4、伦理学
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罗尔斯通过对传统社会契约论(洛克、卢梭和康德等)的进一步抽象,提出了以“公平的正义”为核心的《正义论》。该理论的出发点就是他新引入的“原初状态”(original position)和“无知之幕”(the veil of ignorance)这两个基本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个概念都“不切实际”。但是,罗尔斯正是通过这两个概念揭示了“公平的正义”的本质,建立了他的整个理论体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