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419):环境约束的开关与选择作用
(2019-08-07 11:23:31)
标签:
财经教育思维时评文化 |
环境约束也称为非平衡约束。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曾经出版过一本《非平衡系统自组织》,主要研究开放系统在非平衡约束下的自组织行为。自组织的结果是形成某种系统结构,从而使得系统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从功能形成的角度来讲,非平衡约束相当于外因,结构是内因,功能是结果。
经济系统的非线性结构(非平衡定态/耗散结构)通常对应于许多可能的功能,即对应于一个功能集。非平衡约束就起到某种开关和选择作用,使某些功能得以显化和实现,而其他的可能功能只能处于“潜伏”状态。
环境约束对于系统结构的形成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1、环境可以与内因直接耦合而控制结果。例如,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直接参与全球产业链,进而形成特定的国家层面上的产业结构。2、环境通过内因间接影响结果。一个典型的经济学例子是,基于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理论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服务,进而形成自己特定的经济结构。这两情况的关键区别在于有内有外阴与内因的直接耦合。因此,在经济运筹中,不能只考虑还原性的下层结构与微观层次,还应当考虑宏观层次的影响与开关作用。这两个方向正好体现了西医与中医不同的传统与侧重。
心理学主要研究大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心理又构成了生理的泛环境与非平衡约束。因此,宏观环境和个人的活动历史都对一个人的生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和生态学也有一定的共性。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通过环境赋形可以强化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