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408):系统经济学意义上的人文主义

(2018-11-28 01:20:34)
标签:

财经

教育

思维

文化

时评

根据组织水平的不同,可以把经济系统典型的划分为个人、企业、产业、区域、国家和全球等六个不同层次的经济系统。这里除了个人之外,企业、产业、区域、国家和全球经济系统都属于“互动主体“(Intersubjective)的范畴。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讲,所有的这些互动主体都是工具性的,都是为人服务的。个人是最基本的经济元。这里我们赞同关于个人的原始含义,其对应的英文是“individual”,指的就是无法(in-)再分割(divide)的东西。当然,按照现代科学观点,可以把个人进行无限细分,一直到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但是,对于经济学来说,个人是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再进行细分就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说,个人层次之上的所有经济系统(经济实体)都可以被看作是由互动主体构成的认知主体。昝廷全1997年在《经济学动态》第2期曾经发表了“经济系统的认识和描述:认识相对性原理”,详细讨论了相同层次和不同层次的经济系统之间的认识和描述问题这时候,每个层次的经济系统都相当于一个认知主体。

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文科学不仅要关注作为个体的人(individual ),更要关注具有互动主体性质的各个更高层次的各种人工系统以及形成各种人工系统背后的社会行动蓝图和共同相信的虚构故事。广义的讲,要想了解人类的未来,不仅要破译基因组织,了解神经元,还要借助各种作为互动主体的人工系统,更要理解背后社会行动蓝图和各种虚构故事。对于经济系统的认识与此同构。

根据系统科学观点,如果你想发起一次社会行动,你不仅要问“有多少人支持我的想法?”(系统硬部),而且还要问“这些支持者能不能进行有效合作?”(系统软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