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所谓传统社会,相当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其成员相当于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现代社会是根据个人意愿来构成的契约社会,其人际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根据成员意志来变化。互联网从技术上为把契约社会的这种优点发挥到极致提供了可能,所有的社会组织可以直接扁平化到个人。
所谓工具理性就是认知理性和另一种超越视野(终极关怀)分离共存。因为存在两种分离共存的超越视野,从社会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个体不再从属于由一种超越视野规定的有机体,而是具有自主意识的独立个人。按照这种理解,一个人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越视野,更有利于形成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体。例如,大学老师除了具有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之外,还应具备另一种终极关t怀的追求。在构成工具理性的两种超越视野中,有一种必须是认知理性
T3,以保证科学理性的充分发展,另一种超越视野(终极关怀)为独立的个体提供道德规范。由此有理性的独立个体自愿组成的可凭自己意愿改变的组织可以支持市场经济和科学理性无限制的扩张,有两种超越视野规定的契约社会又保证了社会的整合。因此,西方现代社会形成之后,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式启航。
从历史上看,现代西方社会起源的第一步是“教皇革命”,它导致了理性认知T3和希伯来宗教对一神的皈依(称为超越视野T1)的结合,形成了所谓的天主教文明,它塑造的法制封建社会虽然也是社会有机体,但是由于T1和T3两种超越视野的价值不同,一旦出现社会危机,相互结合的两种超越视野便会发生分裂,具有两种相互分离超越视野(T1和T3分离共存)的个人和契约社会从此起源。十四世纪以后的社会危机对天主教行程挑战,一度曾使其超越视野重心发生变化,即从希伯莱超越视野偏向古希腊、罗马超越视野,这就是文艺复兴,即T1→T3。随着T3的强化,必定发生天主教神学中希伯莱超越视野纯化的运动,这就是宗教改革。它导致了希伯莱超越视野T1和古希腊、罗马超越视野T3结合的分裂,为契约社会成为应然社会提供了可能,现代观念由此起源。
延伸阅读:
1、昝廷全、昝小娜:“系统需求理论初探”,《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2期。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