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344):西方的概念、教皇革命与现代性起源

标签:
文化历史财经时评教育 |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类似的说法还有西方文明、西方思潮、西方模式,等等。日本明明是亚洲国家,为什么成为了西方七国组织(G7)的成员?这里的西方到底是指什么?
其实,西方的原本含义是指政教分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政教分离源于11世纪的教皇革命。教皇革命主要是指如下两件事情:第一事情是在1059年举行的教会会议上第一次禁止世俗当局任命教主,宣布由罗马红衣主教选举教皇。在此之前的几百年间,共有25为教皇,其中有21位由皇帝直接指派,有5位被皇帝废黜。第二件事情是1075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拟定的教皇敕令,由27条主张组成,其核心内容就是从罗马法中为教皇不受世俗权力的约束找出了依据,从此使得罗马法律传统和基督教传统紧密结合了起来,产生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法律作为形式规则高于政治,修改法律必须依靠法则。法律成为了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基础,自然法被理解为上帝制定的法律,它作为自然规律需要人去发现。这就是“法律是自然规律的延伸”的最早来源。
教皇革命不仅形成了西方法律传统,同时还是西方现代性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简单地讲,教皇革命就是把古希腊罗马法律纳入基督教。基督教的最大特点就是“救赎”意识,教徒对此世不感兴趣。教皇革命导致政教分离和教会法的产生,其最大影响在于:如何在“救赎”这种对此世冷漠的价值框架中正视此世事务之管理,由此导致了形式法规至上的法治精神传统。这种精神必须将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法治和基督教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教皇革命就是这种结合的开始。古希腊文明的超越突破和基督教的超越突破还产生了著名的中世纪“经院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