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340):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理解方法与悟

标签:
财经教育时评文化 |
理解方法最早是由韦伯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就是进入角色与超越角色,相当于“先走进去,再走出来”。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或者说,人是社会的构造性元素。也就是说,人是社会的参与者。因此,在研究社会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假若我是这个社会行动的参与者,我会怎么做?这就是所谓的“走进去”。例如,要想真正了解大学生,就必须和大学生同吃同住,一起生活,并将自己视作大学生群体的一员,去体验他们的心态和价值观,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规则是什么?这就是“走进去”的基本内涵,也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当然,仅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能够“走出来”,大学生同时也是社会的构造性元素,自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种“一进一出”就构成了所谓的理解。
实际上,“一进一出”是不够的,需要反复的“进进出出”,需要“进入角色”与“超越角色”的反复复合。吴学谋先生把这种进入与超越的反复复合称之为“悟”。“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需要进入。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又需要“走出来”。所以,只有通过反复的“进入”和“出来”,并将“进入”与“出来”联系起来,通过“进入”与“出来”的反复复合才能了解“庐山真面目”。
进一步讲,进入角色和超越角色还存在一个层次问题。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我们曾经提出经济系统认识的相对性原理,把经济系统之间的认识划分为同一层次不同经济系统之间的认识和不同层次经济系统之间的认识。相同层次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认识可以以直接感受为基础,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设身处地。不同层次经济系统之间只能以间接感受为基础,同时还存在宏观信息微观化和微观信息宏观化的问题。一般来讲,高层次系统进入低层次系统的角色较为容易,低层次系统进入高层次系统的角色较为困难。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研究者内心的体验十分重要。但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我们无法设想假如我是一个电子,原子会怎么样?因此,理解方法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独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