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268):人、人才与社会

(2016-01-30 19:59:52)
标签:

教育

文化

财经

 

每个人都是社会系统的一个构造性元素。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每个人由此获得了生存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因此,权利与义务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获得权利的同时,自然就有了义务的约束;解除了义务的约束,就丧失了权利的正当性基础。私有财产的合理性最终要追踪到生存权利的正当性依据。与此同时,私有财产的使用不能产生危害社会的负外部性,这是私有财产必须得到政府认可的根本原因。

“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断与外部世界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个系统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各种不同层次的系统。比方说,在家庭中是父亲,在单位中是员工,在朋友圈中是朋友,同时还是国家公民和公共空间中的社会成员。每个人在不同层次的系统中具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人才的概念与社会需求有关。因此,人才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化:古代的通才---现代的专才---现在和未来的博才。当代与未来的人才一定是跨学科和集多种才能于一身的科学家或技术大师。现在许多国家都把有没有“交叉科学”作为大学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原因可能就在于此。成为博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系统思维。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与多层次系统反复互动反复折射相互塑造不断扬弃的过程。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就是把由社会需求决定的“目标牵引”逐步演变成为自觉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升级为“内化成趣”。我一生的最大幸运就是:兴趣=工作。

 

延伸阅读: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http://s1/mw690/001nwcHlgy6YAKAmdCE6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