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263):一个人就相当于一个“优盘”

标签:
文化教育财经 |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多,能够观控的自然过程越来越多,对外部世界的干预程度达到了空间水平,以至于有人认为“人类已经变成了一种对自然界影响巨大的地质力量”。也就说,指向人类外部的认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相对来讲却十分薄弱。
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直都是把人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即把人作为一个“黑箱”。经济学研究也是如此。本来经济学研究人的需求偏好时应当打开“黑箱”,探讨决定偏好和需求的影响因素。但是,经济学恰恰采用了回避的办法,直接从偏好假设开始,即假设偏好满足三条基本公理。这样一来,就直接阻断了真实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和经济学的联系,使得经济学成为了科斯所说的“黑板经济学”。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我们将人这个黑箱打开,用“知识结构”来表征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
我们认为,偏好是由人的知识结构决定的。知识结构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改善和提高,因此,偏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本来不吃辣椒的北方人到了湖南久了,也会吃起辣椒来。这样一来,偏好就不再是不可分解的一个黑箱,而是变成了可以分析其变化机制的研究对象。
把人用知识结构来表征,对于信息产品的消费问题研究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信息产品消费与消费者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如果仅仅停留在人是一个黑箱的层次上,根本无法研究信息产品的消费机制,而只能做一些唯象层次的统计分析。
延伸阅读: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