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257):假如知识可以移植

标签:
教育时评文化财经历史 |
器官已经可以移植,知识可以移植吗?
美国大片《超体》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人的智力开发到100%的时候,整个人就变成了一个U盘。所以,当男1号问女1号:“你在哪里?”,影片没有给出女1号的画面,只听到一个画外音:“我到处都在”(I am everywhere)。其潜台词就是,女1号已经变成了一个U盘,已经融入人类文明之中,所以她“到处都在”。
当然,《超体》属于科幻故事。由于美国的历史较短,无法向后看,只能向前看。这也许就是美国生产科幻大片的原因之一。但是,今天的科幻,也许会变成明天的现实。根据最新的认知科学和神经网络研究,人的不同知识状态对应于脑神经网络的不同物理状态。如果这个结论成立,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通过改变脑神经网络的物理状态来改变人的知识结构,通过脑神经网络把人的知识“复制”出来,做成一个U盘,由此实现知识的“移植”。
假若知识可以移植,人们可以典型的把小学知识、中学知识、大学知识和博士知识做成不同的U盘,提供给不同需要的人。只要在人的大脑上安装一个插口,把U盘往上一插就实现了知识的移植。
知识移植要比器官移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1)、如果知识可以移植,首先将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现在的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授知识,这个功能随着“知识可以移植”将不再需要。因此,现在许多的教育组织都要重组或取消。(2)、由于所有已知的知识都可以被复制和移植。因此,真正稀缺的将是知识创造,创新更将成为人类进步的直接决定因素。(3)、不同等级的知识U盘的价格差异很大,高等级的知识U盘可能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于是可能导致知识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高度统一,物质财富越多的人,其知识财富亦越多。这样一来,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将不再需要,因为所有者也将拥有更多的经营知识。(4)、经济组织的变化将导致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革。
延伸阅读:
1、昝廷全:“向着“优盘”前进”,【系统思维】(100),《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