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203): 资源与财富的技术信息 关键词:203

标签:
财经教育文化 |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平台推送文章(203): 资源与财富的技术信息
1、资源都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没有主体就无所谓资源,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资源主体。有些资源是明确指出来的,有些是潜在的。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的概念潜在的以人类为主体,在认识论中,资源是能够满足人类愿望与需要的客体。这样,我们提到资源的时候就会像有两个分量一样,有一个序偶,我们可以形式化为:(主体,资源),我们把主体定为
,资源用 来表示,主体总集用A表示,资源总集为R。则A={ |i=1,2…n},R=Π ,
2、资源利用问题
1.与A有关。同样的资源对不同的资源主体,其利用情况或者效用是不同的。再优美的诗句在文盲看来不过是被墨水污染的白纸,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主体是人,那么,如何刻画主体呢?人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经济学的教材中开篇就讲偏好理论,而知识结构决定人们的偏好。也就是说,不能把人或人性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要将这个“黑箱”打开。
2.与R有关。资源是个动态的概念,原因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技术进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都悲观的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会供应不足。但是现实生活中随着技术进步,人类的资源是不断扩充的。
3.A与R的关系。资源被占有即成财富,资源在人群中的分布便构成了个人或者群体的财富,这时A是一个场,具有结构性。根据资源在不同人之间的分布,可以对人进行阶层划分。
3、财富如何利用
资源的占有即够成财富。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和资源的技术信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财富怎样才能有效利用就够成了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导致了财富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分离。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为了解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即独立法人制度的设立。社会的生产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技术信息,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科学化。财富的继承所需要的技术信息很少,但是财富的使用则需要较多的技术信息。
(1) 财富的继承所需要的技术信息很少,财富的概念是从私有制的产生开始的。在人类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剩余,在当时剩余很少的情况下,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剩余,只有少数人才有,于是就出现了私有制。在私有体制下,财富分配和占有的信息基础是个体差异。每个人占有的份数是不均等的,就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原始人的智力不是很发达,过去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体力差异。例如希腊时期诞生的雕塑文明一样,雕塑就是表现体力的一种。雕塑都是用青铜做的,颜色很单一,没有眼珠。雕塑之所以没有眼珠就是因为雕塑主要是表现力量,展示姿态而不是神情。当社会形态进入以家庭为单位的时候,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财产继承制度得以延续。因此,有些家庭富可敌国,有些家庭却只刚够糊口。财产继承的信息基础是血缘关系。当然,财富的正确与合理使用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管理者的自然标准主要依赖于头脑中的知识形态,直到现在还不能通过生殖遗传。由此看来,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绝对一致并非天经地义,其理由和我们在“为什么财产权必须得到政府认可”一文中的论述完全一样。
4、总结性讨论
延伸阅读:
1、昝廷全:“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哲理数理与技理,兼论经济学家的标准与分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http://s14/mw690/001nwcHlgy6RCJnn7eBbd&690资源与财富的技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