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203): 资源与财富的技术信息  关键词:203

(2015-09-17 01:06:10)
标签:

财经

教育

文化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平台推送文章(203): 资源与财富的技术信息  关键词:203

1、资源都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没有主体就无所谓资源,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资源主体。有些资源是明确指出来的,有些是潜在的。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的概念潜在的以人类为主体,在认识论中,资源是能够满足人类愿望与需要的客体。这样,我们提到资源的时候就会像有两个分量一样,有一个序偶,我们可以形式化为:(主体,资源),我们把主体定为 ,资源用 来表示,主体总集用A表示,资源总集为R。则A={ |i=1,2…n},R=Π ,  ∈ (i=1,2…n),资源位ƒ A×R

2、资源利用问题

1.与A有关。同样的资源对不同的资源主体,其利用情况或者效用是不同的。再优美的诗句在文盲看来不过是被墨水污染的白纸,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主体是人,那么,如何刻画主体呢?人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经济学的教材中开篇就讲偏好理论,而知识结构决定人们的偏好。也就是说,不能把人或人性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要将这个“黑箱”打开。

2.与R有关。资源是个动态的概念,原因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技术进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都悲观的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会供应不足。但是现实生活中随着技术进步,人类的资源是不断扩充的。

3.A与R的关系。资源被占有即成财富,资源在人群中的分布便构成了个人或者群体的财富,这时A是一个场,具有结构性。根据资源在不同人之间的分布,可以对人进行阶层划分。

  这时,(主体,资源:客体)这个序偶就转变成(主体,客体:资源,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环境)。(A,R) (A,R,ƒ A×R,E)  ,与此同时,资源利用不仅包括(资源,主体)这个两维概念,扩展的也更为复杂了。

  这也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ƒ 不仅包括一般所有权意义上的关系,还包括一个技术层面上的关系。技术上是指会不会使用,所有权意义上是某人的,但是可能技术上不会使用。环境也是影响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ƒ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学中我们常提的范围经济概念,建设一个工厂,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资源位状况,还要考虑周围的配套设施以及市场环境,这也是产业集聚产生的理论源泉。例如,在东莞,可以装备齐所有的电脑配件,这样的话,在东莞生产电脑就容易的多了,需要什么配件马上就可以买到,这就是取决于环境因素。这里的更高的产业资源位便构成了主体企业资源位的环境。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讲,必须和认识主体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另外还要考虑到资源的技术特征,或者说ƒ的技术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所需要的技术信息越来越多。宏观上来说,具体的社会形态我们很难预测,但是从信息的角度考虑,整个人类一定是向着信息增加的方向发展而且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也就是说资源所需要的技术信息越来越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上个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而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例如,消费所包含的技术信息。消费的问题,包括商品的消费、市场营销等。馒头的技术含量很低,所有人都会吃馒头,但是西餐很多人就不会吃。如果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商品的使用和消费是需要专门知识的,这就需要消费者的知识结构和商品的技术含量一致,所以在营销或产品生产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消费者是什么人,商品所包含的技术信息能不能掌握等。例如,对于智能手机,许多消费者可能连其功能的一半都没有使用。            

3、财富如何利用

资源的占有即够成财富。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和资源的技术信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财富怎样才能有效利用就够成了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导致了财富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分离。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为了解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问题,即独立法人制度的设立。社会的生产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技术信息,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科学化。财富的继承所需要的技术信息很少,但是财富的使用则需要较多的技术信息。

(1) 财富的继承所需要的技术信息很少,财富的概念是从私有制的产生开始的。在人类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剩余,在当时剩余很少的情况下,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剩余,只有少数人才有,于是就出现了私有制。在私有体制下,财富分配和占有的信息基础是个体差异。每个人占有的份数是不均等的,就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原始人的智力不是很发达,过去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体力差异。例如希腊时期诞生的雕塑文明一样,雕塑就是表现体力的一种。雕塑都是用青铜做的,颜色很单一,没有眼珠。雕塑之所以没有眼珠就是因为雕塑主要是表现力量,展示姿态而不是神情。当社会形态进入以家庭为单位的时候,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财产继承制度得以延续。因此,有些家庭富可敌国,有些家庭却只刚够糊口。财产继承的信息基础是血缘关系。当然,财富的正确与合理使用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管理者的自然标准主要依赖于头脑中的知识形态,直到现在还不能通过生殖遗传。由此看来,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绝对一致并非天经地义,其理由和我们在“为什么财产权必须得到政府认可”一文中的论述完全一样。

 (2) 财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矛盾(财富的利用具有外部性)社会生产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需要越来越专业化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没有办法通过血缘继承的,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掌握大量财富的人不懂如何正确合理的运用,因为知识是无法遗传的。财富的利用具有外部性,如果利用的好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利用的不好将对社会产生副作用。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就产生了财富利用的伦理问题、正义问题,或者说是正当性基础。如果财富本来可以产生更多的正外部性,由于没有好好利用,不仅没有产生应有的正外部性,还产生了负外部性,这个时候财富继承就成了问题。财富正当性基础是继承人拿了财富之后,除了自己的基础消费之外,能够合理的使用财富并带来正外部性。如果不具有这样的能力,那么他的财富继承的正当性基础是值得质疑的。国外的一些富豪们临终时将大量财富捐给慈善机构,可能也是因为考虑到后代能不能正确利用的问题。

  现在国家征收遗产税,一方面可以均贫富,但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解释,设立遗产税的信息基础是,遗产税不能使一刀切的,要看继承人的知识结构和遗产之间的关系,即继承人能不能合理利用遗产,不能够合理利用的,就要收高税,对于有能力利用遗产的人可能就少收甚至不收税,当然,这个是理论上的极端情况。但是,这种极端情况就构成了衡量遗产税的内在尺度,现实情况一般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这两个极端就是设立遗产税的最基本的信息基础。

4、总结性讨论

  从长期来看,财富的技术信息越来越多,进而导致财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关系,分离与否是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大环境是有关系的。

 

延伸阅读:

1、昝廷全:“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哲理数理与技理,兼论经济学家的标准与分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http://s14/mw690/001nwcHlgy6RCJnn7eBbd&690资源与财富的技术信息  关键词:203" TITLE="【系统思维】(203): 资源与财富的技术信息  关键词:203"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