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昝廷全
昝廷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13
  • 关注人气:4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153):生产的制度结构  关键词:153

(2015-04-01 18:59:41)
标签:

财经

教育

时评

【系统思维】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文章(153):生产的制度结构  关键词:153

       自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以来,价格系统协调企业生产的观点一直处于主流地位。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科斯首先发现,价格系统协调生产是有成本的,并把这个成本称之为交易费用。据此,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由此打开了企业“黑箱”。这样就把资源的配置分为两种情况,在企业内部由管理决策决定资源配置,在企业外部依靠价格系统协调生产。企业管理具有管理成本,被称之为管理费用。当企业的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相等时,企业的规模就达到了极限。

       在以物易物的经济系统中,一个人要想购买某种商品A,他自己必须具有某种商品B,他必须首先找到刚好生产商品A的人,而且这个生产者刚好需要他所具有的商品B。一个人想要卖掉某种商品的情况与之类似。经济学家W.S.Jevons称这种情况为“双重耦合”(double coincidence)。因此,满足这种双重耦合需要很高的交易费用。货币的出现使得买与卖相分离,大大降低了上述情况的交易费用。我们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把货币称之为“万能连通因子”,或“万能耦合因子”。

      科斯发现,在他之前,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对交易费用进行专门研究,只有货币是个例外。科斯认为,在他之前的经济学家处理的基本上都是零交易费用情况,这种情况是正交易费用的极限,正交易费用才是常态。科斯进一步指出,市场交易的本质是权力的交易,据此论述了权利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科斯关于生产的制度结构研究放在经济系统的层级过渡的背景中去研究。权利与义务由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决定,并在经济系统的层级过渡中演绎生成。

    

      

延伸阅读

1、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3。

2、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钟学富:《社会物理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http://s2/mw690/001nwcHlzy6R9S7IkLve1&690 关键词:153" TITLE="【系统思维】(153):生产的制度结构  关键词:153"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