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124):货币研究的逻辑
关键词:124
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是价值论,最有实际意义的是货币理论。货币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实物+货币”这一扩展的论域上寻找经济问题的最优解。但是,所有的货币问题研究都必须联系实体经济。瑞典学派创始人纳特·维克塞尔(1851-1926)区分了两种利率,即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累积过程原理,用以说明货币利率变动引起的整个国民经济累积变化的过程。其关键是发现了自然利率的概念。利息本质是资本所创造的一定数量的实物,它与生产它的资本的比例就是利息率。维克塞尔这样定律自然利率,相当于经济系统的一个内在尺度,市场利率或货币利率围绕自然利率波动。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自然利率作为内在尺度的作用,”尽管海洋里风浪很大,但在波浪中总有个理想水平”。经济系统的内在尺度就相当于这个理想水平。
加斯塔夫·卡塞尔(1866-1945)所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确定一国货币可以换算成多少他国货币,或者说一国货币可以购买多少外国货币的货币汇率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质是以本国货币在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与在他国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比值,即以“两种通货的内部购买力之商”,来确定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比价,以此为基础确定整个世界的货币汇率。由此,购买力平价决定购买力的方法必须联系到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才是问题的实质,属于内在尺度。这种联系实体经济进行货币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我们称其为货币研究的逻辑。
延伸阅读
1、 何正斌(译著):《经济学300年》,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http://s10/small/001nwcHlzy6NREYYZ8589&690 关键词:124" TITLE="【系统思维】(124):货币研究的逻辑 关键词:124"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