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41):崇高与伟大 关键词: 伟大

分类: 系统思维 |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41):崇高与伟大
公众微信平台推送文章:
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是君子。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按照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公与私的差别。君子以公共利益为念,小人自私自利。这里的小人是指普通百姓并不具有贬义。这里的“土”是指“物”的滋生者,这与当下的“土豪”说法中的土是同一个意思。孔子这里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划分虽然是在中国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提出的,由于这是关于人性的论述,涉及全人类的共同性,因此,也就获得了通向世界的通行证,具有全人类的普适意义。
经济学中有一个原理,叫做帕里托改进,大概意思是说,个人可以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改善自己的福利。“不损害其他人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和基本约束,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还能产生经济学意义上的正外部性,则就具有了崇高的品格。曼昆认为,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的影响。所谓正外部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受益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例如教育产生的正外部性:受教育的人有更好的修养,给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使社会更好的发展,减少犯罪率等。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正外部性的大小对一个人的崇高程度进行计量。产生的正外部性越大就越崇高。如果所产生的外部性大到可以汇集全人类,则由崇高变为伟大。
中国传统哲理中有一句话叫做“小善修身,大善求道”。“修身”主要关乎个人,“求道”是对规律的探索,规律的发现可以造福全人类,因此“求道”是“大善”。按照这种思路,即使一个人富可敌国,如果他把这些财富只用于自己享用,就谈不上崇高。如果他把这些财富用于公共事业或救济穷人则就从“小人怀土”走向了崇高。比尔盖茨把他自己拥有的大部分财富用于建立慈善基金会,就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崇高。随着他的基金会惠及人数的不断增加,他就逐步从崇高变成伟大。
掌握公权力的政府官员应该利用公权力“为人民服务”,也有一些贪官污吏滥用公权力。政府官员利用公权力,通过观控在所有权意义上不属于自己的社会资源为人民谋福利,即履行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同时由于自己的行为促进产生了正外部性,因此也就使得自己的行为获得了崇高性,实现了自身价值。其所揭示的一个更为深刻的道理是“系统时代,整合为王”。在某种意义上讲,观控资源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比在所有权意义上拥有多少资源更加重要。观控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决定了资源位的高低,因此,在系统时代的背景下,资源位比产权更加重要。
延伸阅读
1、
2、
3、
4、
http://s10/small/001nwcHlzy6OdBpe2wNb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