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35):社会福利   关键词:福利

(2014-11-30 16:25:49)
标签:

思维

企业

财经

分类: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35)社会福利  关键词:福利

 

微信平台推送文章:

       贫富差距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分析。一个较为直接的途径就是福利经济学。人们根据福利经济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的不同,将福利经济学分为新福利经济学和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埃奇沃思和帕里托开创的叙述效用论的基础之上。旧福利经济学是指由阿瑟•塞西尔•庇古(1877-1952)根据基数效用论开创的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经济学的宗旨就是利用经济学作为“改善人们生活的工具”。

 

      福利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福利就是人们得到的满足。人们将这样定义的福利称为一般福利,它不仅包括对财财物的占有,还包括知识、情感和欲望的满足。庇古所开创的福利经济学主要针对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福利。庇古提出了影响社会经济福利的两大决定因素:第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这决定了总的福利蛋糕有多大;第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同一块蛋糕,对于穷人和富人,其效用大不相同。由此,提出了向穷人倾斜的的收入再分配有利于增进社会总福利的政策主张。但是,西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现代史表明,如果再分配超过了限度,就会损害人们投资和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把“蛋糕”做大,最终无法保证社会福利的提高。因此,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和相机选择问题。

 

       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在劳资双方矛盾日益加剧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其实质就是通过实行科学管理把蛋糕做大,进而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满足。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这种思想也许可以为如何增进社会福利提供某种启迪。

 

        延伸阅读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http://s6/small/001nwcHlzy6O2jkG6RD25&690  关键词:福利" TITLE="【系统思维】(35):社会福利   关键词:福利"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