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书的学问

(2013-08-29 02:09:06)
标签:

手机博客

杂谈

    任何时代国度、任何收藏只有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联系起来,才可以获得某种崇高性。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收藏故事,就是罗振玉、董作宾和刘铁云对残甲断骨的收藏。由此,才有了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才有了郭沫若的《青铜时代》,人类也才有了殷商历史。站在人类文明传承的高度,有些文物由谁收藏和藏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以前,和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我喜欢买书藏书。但是,由于个人财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喜欢的书都买回家收藏。同时,由于每个人生命周期的局限,很难把所有喜欢的书读完。有些书买的时候明知道不可能马上就读,只是心想等以后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读,买时的目的就是以备以后阅读。可是,有些书可能永远都没有时间去读。对于这部分永远没有时间阅读的图书就变成了纯粹的“收藏”。我们知道,从图书收藏的意义上来讲,社会图书馆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因此,最近我在整理书房时候做了一个十分清醒的决定:今后只收藏自己读过的书和自己写的书。自己读过的书上有自己读书时的批注,留有个人对原作者思想的理解和引申。收藏自己写的书,主要是方便随时反思自己的学术思想轨迹,同时也有“立此存照”的欣慰和对“原产地”的坚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于腐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