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39):真实的历史和我们能够知道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

(2013-07-20 23:3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39):真实的历史和我们能够知道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

 

微信平台推送文章:

 

在历史研究中有一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历史“常写常新”:每到一个新的时代,历史学家就会根据新的观念重写历史。也就是说,历史学家都接受历史的“多元真实”。20世纪30年代后现代史学强调,历史是某一主体根据史实的主观构造。这就自然派生一个问题:我们能否完全了解历史?或者说,关于历史我们到底能够知道多少?关于这一问题的另外一个描述就是,我们能够知道的历史的极限在哪里?

 

为了回答我们能够知道多少历史,或者,我们能够知道的历史的极限在哪里,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核心是过去人的社会行动。因此,历史自然涉及社会行动的主体:过去的人。根据金观涛先生的观点,任何社会行动都是普遍观念支配下的行动。所谓普遍观念,就是储藏在跨区域(空间范围大于某个特征尺度)的不同个人头脑里的共同“观念知识”。历史上,正是文字的出现使得思想交流可以超出熟人的圈子从而形成普遍观念,由此,文字的出现与文明的起源同步。正是储藏在个人头脑里的观念知识决定着个人的行动。因此,我们说,社会行动是具有相同观念知识的不同个人的集体行动。为了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下面引进三个定律:信息粗交流定律、传播有效性定律和知识-思维定律。

 

信息粗交流定律:如果两个agents所拥有的关于某一概念相关的知识不同,他们无法利用各自的知识准确描述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在这两个agents之间无法进行精确传播,这种情况下的概念传播被称之为信息粗交流。

 

传播有效性定律(昝廷全,2006):信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是,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交集非空。

 

知识-思维定律:人的知识状态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

 

对于历史,我们能够知道多少主要受制于上述三个定律。为了恢复历史,首先,要恢复或破译过去的普遍观念。如果过去的普遍观念完全不可知,我们至多可以知道某种社会行动曾经的存在、演化和消亡,根本不可能知道其发生的原因,甚至连准确描述该社会行动本身都有困难。其次,还要假定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都遵从相同的知识-思维定律,这一定律保证只要恢复了过去的普遍观念就可“重演”过去的社会行动。于是,问题就转换为对过去普遍观念的恢复和破译。对过去普遍观念恢复和破译的极限决定了我们可能知道的历史的极限。

 

根据信息粗交流定律和传播有效性定律,今天的人类能否找到恢复过去的普遍观念的途径,主要取决于今天的人类的观念知识与过去人类观念知识的交集,由此决定了我们所能知道的历史的不同极限:1、交集为空集,则历史完全不可知;2、交集非空但不完全重叠,历史部分可知;3、过去和今天人类的观念知识完全重叠,历史完全可知。

 

上面三种情况提供了我们能够知道多少历史的完整描述。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是极端情况,第二种比较接近现实情况。由于过去人类的观念知识不可能改变,唯一可能变化的只能是今天人类的观念知识,因此,就出现了我们前面提出的历史“常写常新”的情况。

 

本文的研究自然派生出如下结论:过去人类的观念知识在时间上可以“间断”,但是只要能恢复,则相应时期的历史就可知。我们将这个结论称为历史可知的弱条件。历史可知的弱条件放松了对于历史可知关于观念在时间上的连续性要求。

 

延伸阅读

1、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http://s7/small/001nwcHlzy6OczvUND006&690  关键词:历史" TITLE="【系统思维】公众微信推送文章(39):真实的历史和我们能够知道的历史   关键词:历史"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