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命因阅读而宁静。正是通过阅读,不断丰富着我的“纸上人生”。
由此派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书。阅读图书的层次,决定着人的层次。
值得庆幸的是,昨天在郑州机场买到了一本美国学者德内拉.梅多斯(Donella H. Meadows)的 Thinking in
Systems: A
Primer),该书由邱召良先生翻译,并将书名诗意地译为《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1版)。Meadows是1972年出版的畅销书《增长的极限》的第一作者,该书引发了全球对于地球承载力和人类选择的大辩论。她曾师从系统动力学(Systems
Dynamics)创始人Forrester,是著名的“世界模型”的主创人员之一。同时,她还是畅销书《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由此自然决定了《系统之美》的层次。
唯一遗憾的是,该书作者已于2001年意外去世。该书初稿于1993年,2008年正式初版。虽然从初稿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但她的论述并未过时,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印证。由于我们同属于“系统群落”,读着那些熟悉的系统概念和术语,如同在和老朋友交谈,周身澈畅,如浴春风,如春登台。
这本总共289页的《系统之美》,我几乎是“手不释卷”的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读完的。每当遇到好书,我总是激动如初,不读完,放不下。读完后又会有“惜春常恨花开早”的不忍和依依不舍。
阅读这本书的收获主要是激发联想和启迪思考:
1、定义系统性问题:应当根据历史数据和系统的真实行为(行为是指系统的状态变量随时间的变化)。
2、系统结构决定系统行为:只有在系统结构层次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另外两个典型的层次是:事件层次和行为层次(e.g.状态变量随时间的变化)。
3、存量和流量的关系:存量是缓冲器,具有稳定作用;反馈和存量有关;存量的变化慢于流量。
4、作者所讨论的时滞问题,其本质上是有系统的特征尺度决定的(昝廷全,1990)。
5、作者指出,系统都是从底层向上进化的,从局部发展到整体。我们于20世纪90年代曾经提出“产权安排的最低层次原理”。二者在深层上是统一的。
6、作者提出的许多具体对策都可以看做是我们在系统经济学中提出的诸如层级战略、临界战略和特征尺度思想以及系统广化和系统深化思想的技术实现和案例。
7、产权模型应考虑资源类型。
8、层级结构可以减少需要的信息量。
9、强调正反馈和负反馈的作用。
10、各种流量之间没有稳定的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