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深圳学术度假。会见了许多老朋友,并给每位朋友赠送了一本新出版的博客摘录《服从于自己内心的价值尺度:系统经济学学术散墨》。书中收录了我于2010年11月30日撰写的“满心欢喜:请到胡适耕先生讲拓扑”。泛函和拓扑是研究经济学所必需的两门基本数学知识。由此联想,我曾经带领我的学生聆听了两遍中国传媒大学李军先生讲授的实变与泛函。因此,欠“军”一文。现在撰写此文虽然迟了些,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李军先生讲泛函给我最深的印象有三点:第一,他对实变和泛函的掌握非常透彻,讲起课来挥洒自如,讲课技巧和教学效果非常好。传媒大学能有人把泛函讲得如此成功,令我喜出望外。第二,他的认真和敬业影射出了一个科学家的品格特点。在这一点上,他和胡适耕先生如出一辙。第三,他对我们这些编外学生非常照顾。记得有一次,我迟到了,他居然在等我而和学生讨论其他问题。我还记得,我们还在他办公室讨论求解问题的高维化方法。他还为推荐了超可加性和广义积分等数学文献。现在回想起来,倍感温馨。
当然,泛函并不是我的学生的必修课,她们也不一定全部都能听明白。但是,我坚信,这种高强度的数学熏陶有利于她们数学素养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个过程会沉淀为慢变量影响人的一生。我记得,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莫桦还代表大家为李先生照相,并以此制作成电子台历赠送给李先生。
那段时间,也是我生命中比较愉快的一段时光。一起听课的有思思、莫桦、罗雪等,她们有时还为我带早餐带水。在这里,用“红袖添香伴君读”来形容并不合适。但是,正是这长达5年相处的点点滴滴(硕士+博士),使我们的师生情谊具备了一种“家”的品格。在她们的最好年华与她们一起学习,仿佛自己也回到了自己的最好年华。她(他)们早已成为了系统经济学家园的构造性成员。
这次来深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酒店房间度过的,主要是为了和娜儿通过微信进行跨国“学业交流”。能够和娜儿在这个层面上进行交流,我感到很欣慰。讨论问题的层次,反映着人的层次;思考问题的层次,反映着人的层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