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昝廷全
昝廷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45
  • 关注人气:4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诺奖颁奖时(将载《纸上人生》)

(2011-10-13 02:26:38)
标签:

教育

    一年一度的诺奖颁奖时间又到了,恰好又是北京一年当中最好的金秋时分,但我们此刻的心情并不单纯并不平静。有人认为,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那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标准是什么?诺贝尔奖是国际公认的最高科学奖,如此泱泱大国没有一个真正的本土科学家夺冠,能说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吗?至少在诺奖涵盖的几个科学奖方面我们就没有做好!我曾经说过,就算诺奖是一种智力游戏,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那也至少说明我们技不如人。重要的是我们要籍此检讨我们的科学教育体制,尤其是科学评价体制。目前,我们不能说国家对科学教育不重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重视。比如说,科学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增加的科学教育经费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了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对于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支持了吗?现在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新兴学科或研究方向有几个获得过国家基金的支持?国家科学基金的本意资助范围与诺奖的评奖标准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如果我们需要冲击诺奖的话,两个国家基金是否可以有所作为?

    目前在科学评价方面极端错误的一个做法就是,普遍地把争取到的科研经费作为评职称评奖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做简直是本末倒置!科研经费只是科研的条件和手段,但在科研评价时却把条件和手段当作了科研本身!真正值得奖励的恰恰是那些不花或少花纳税人的钱又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人。在科教体制方面另外一个重大问题是官本位思想过于严重,一些人把大学和研究院当成了官场。这还不算,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大学和研究院的“官”缺乏基本的学术鉴别能力,根本区分不出好的科学成绩和次的科学成绩,甚至分不出真假科学工作,也许在官本位的背景下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做这种区分(还有外行评内行),但他们却掌握着大量的科教资源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其后果自不待言:科教资源用尽,一流成果难出,而他们还高喊做不出一流科学成就的原因是科研经费不足。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就是国家投入的经费翻番再翻番,也很难“支持”出一流的科学成就!尽管如此,我依然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本土的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但那绝不是“支持”出来的,而是出于科学家个体对于科学的挚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