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集《云边边》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典藏

(2013-05-15 13:47:04)
标签:

曾丽霞

《云边边》

北大图书馆

典藏

寸丹笔记

分类: 个人日记

散文集《云边边》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典藏

 

昨日下午,收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来信,我的散文集《云边边》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典藏。

证书上这样写道:“......所赠图籍将提供专家学者研究使用。敬谢之余,尚冀续有赐赠,以示典藏”

很感动,也很感激。

感动于不曾谋面的博友adong先生热心地、然而又是默默地为之牵线搭桥,让藏在深闺人不知的《云边边》得以走出闺房。

感激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有纳百川之海的心怀,让草民的书籍得以在最高学府发挥一点点光热。

感谢新浪博客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学习、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增长知识的平台。

有太多感谢的话,在前博文感谢里已经提到,这里不一一重复。

 

好友卜寸丹为我《云边边》两次校稿,一次是电子文档,一次是纸质文档,并写下阅读笔记,非常感谢!

 

 

                                                           从生活到文字

                                            ——新书《云边边》阅读笔记

                                    

                                                                 卜寸丹

 

 

        我对一个人的认知往往是从他(她)的文字开始的。那里有他(她)的气息,声音,温度。有鲜活而真实的生命体验。无论哪种意义上的写作,其实都是一件极其私密的事情,最终是对生活与内心的观照。在所有或隐秘或明朗的叙述背后,他(她)的心灵的图景便渐渐清晰地显露出来,让我获得灵魂与情感的某种印证,也藉此打开一个宽阔与恒生的世界。因此,一本书的价值也是多维度的。它可能成为我们形而上心灵、意识与思想的寓居之所,也可能仅以柔软一击,使我们顿时陷入一种流离的生活之途, 并因此认识和结交一位相通相惜的朋友。就像此刻,我仍清晰地记得我在两次审校曾丽霞所著《云边边》一书的过程中所陷入的那种柔软的感动,我仍清晰地记得那些文字带给我的真诚的力量。

《云边边》里有丽霞对理想的痴迷。她在《欢乐歌唱》里写到了一件练二胡的童年往事,“为了不至于影响人家午休,我一个人搬条凳子,借了姐姐好友的二胡,躲到离宿舍好远的树林里练起琴来”,“不过瘾,又借了一把破旧二胡拿到家里”。因为影响了邻舍休息,“妈妈一气之下,冲进房门,‘啪’地一下把琴弓给撅断了”,可是,“我抹干眼泪,第二天到树林里找了一根与二胡琴弓大小形状相似的树枝”,只因为“把马尾结在树枝上一样可以当弓用”!后来终是“二胡越来越不像样子,曲子却越拉越好”。但“过了一段,我好了伤疤忘了痛,深更半夜又憋不住了,沉浸在‘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的琴声里”,“没想到妈妈再次忍无可忍,冲进房门,把二胡往膝盖上猛地一撅。糟了!这下可不是琴弓断了,而是琴杆撅断了”,“这琴可是借的呀,以后再到哪里借一把呢?想来,那时可真是干劲足呀,我硬是找了一个木匠换了琴杆”,“可是,修好的二胡声音却不再宏亮,像是被什么东西给蒙住了,拉出的声音像是从闷葫芦里发出来的”。这一段经历读来令人微微发痛,这种想而不能的挫折感,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童年情愫的一个落脚点,作者触准了我们的落脚点,也触准了我们的痛点。而篇末的《摄影创作的苦与乐》,我愿意把它看作是对本文、对童年的执著的一种精神上的回应。作家写的是自己荣获《摄影世界》杂志2012年“尼康奖”读者园地摄影季赛大奖的摄影作品“沐浴阳光”的拍摄经历。为了拍到“夕阳下,一大一小,一高一底,一左一右,一个正面、一个侧身……”的完美构图,没吃晚饭就动身了,“看着那隐隐约约的毡房近在咫尺,走起来却是那样的无边无际,我不断地向前走,毡房却还是在那遥远的地方隐隐约约,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夕阳下母子两头牛那样地相依相偎,小牛不紧不慢地吸吮着母乳,母牛却又那样安详地、耐心耐烦地让小牛吃饱喝够。可是,对于要拍下它们母子沐浴在阳光里的我来说,却又是多么希望小牛能扭过头来向侧面稍微地看一下呀”,可是,“小牛那么专注,那么认真地不缓不急地吮着母奶,全然不顾站在太阳底下,面朝太阳一动不动举着相机,目不转睛地瞄准它们准备随时按下快门的我。我等呀,等呀,我想,小牛一定会扭过头来的,考验我耐心的时候到了。终于!在过了不到半小时的等待中,小牛扭过头来,我赶紧‘咔嚓、咔嚓。一幅母子俩沐浴阳光的片子诞生了”。读到这里,我们定然会和作者一样,一起轻轻地舒口气,定然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进而被深深打动:原来,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如许动人的故事,关于照片本身的,关于摄影者的。

《云边边》里有丽霞众多细腻的情怀。首先是大量写亲情的篇章,都极具生活质感,那些朴实的细节,寻常的画面,足以让读者于唏嘘感喟中,落下泪来。《父爱如山》里,父亲见到回娘家的女儿时,一副既高兴又不知所措的样子”,“当我再次来到厨房准备做午餐时,才知道,父亲一直在忙碌,肉已切成丝,鱼已经剖好,蔬菜已洗干净,米已经淘好,连姜丁、大蒜都已经切好了……那一瞬,我突然感受到父亲的爱内敛、克制、深奥、绵长”。妈妈,我拿什么来报答您》里,写自己远离家乡到外地读书后,“只记得妈妈时常到学校去看我,学校伙食差,妈妈怕我受不了,就总是把鱼腌好,晒干,熏黄,用菜油炸熟,再用坛子装上,封好,然后搭船转车地送到我的学校”,毕业分配后,“我和一个同学两人分得一个小套间,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妈妈“在视察过周边环境后,如释重负”,“于是趁我上班时,妈妈便上街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全搬到了宿舍。那时还没有液化气,节煤灶买是买好了,但考虑到中午不回宿舍,到下班回家,煤火会熄灭,于是,妈妈又悄悄地想了个办法,也是趁我上班时,她不辞辛苦在附近郊区的农民家收购了好些砍好了的柴火,借人家一辆板车装好后,一个人在田间小路上,连拖带推地要将柴火运到我住的宿舍。尽管有些拖不动,但我知道,妈妈心里一定是甜的,想起小女今后伙食会开理得好些,身体会长得结实些,不会再那么黄皮寡瘦的了,心里便喜滋滋的,全身也就有了力气”。多么可亲可敬的父亲母亲!生活即文字。而文字又若藤蔓,缠绕到了我们内心的每个角落,轻轻地牵扯,都会让我们整个身心生疼生疼。《错过》则写了元宵节晚上,与老公一起看焰火晚会,回来时被人流冲散了,正沮丧时看见了十字路口“那个举着帽子向我飞舞的”老公,“不经意的一次错过,忽然让我发现了眼下的美好”,“其实,一生有多少美好的时光,经得起错过呢”? 在《我和儿子去涂鸦》里,写到望着儿子左右手大姆指、食指轮流开弓喷绘,认真细致涂鸦的背影,我喜溢眉梢,倍感欣慰,为儿子创意优良,做事认真,专心执著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生活是平凡的,生活却又是如此令人难以忘怀,沉浸其中,任其颠沛与淹没,而后,才有着千帆过尽后的开阔、明媚与幸福。

其次,还有部分有着蓝调气质一般的作品,则是直接呈现内心,像一杯红酒,泛动着迷离魅惑的光泽。无论是《真想醉一回》里,作者以婉转笔触写到的:“试想,一个似醉非醉的女人,会让人生出几多怜惜,几多爱恋,加上醉眼朦胧,低吟浅酌,巧笑倩兮,眉目盼兮,不是会更显风情么?”文末又笔锋一转,道出想醉的本意“不为悦人悦已,只为让自己体验那醉意的感受”,让我们由衷感叹作家率真的同时,如品佳酿,还是《魅力旗袍》里,作者极具诱惑地描述:“一直都觉得旗袍是一种风情,一种从里到外的韵律。矜持而不保守,妩媚而不张扬,适合成熟女子,岁月越沉淀,旗袍越能散发其高贵的魅力。穿着或绸或绵或丝的旗袍,裸露着诱人的小腿,发髻高绾,丰姿绰约,风情万种。那份独有的东方神韵,宛若古典的花,那么妖娆、玲珑、妩媚,而又神秘……”在不经意间流露着其独有的眼光与品位,又让我们于旖旎文字间,如享佳茗。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云边边》里还透着丽霞一种处下的生活态度,轻若尘埃,而又重如磐石。《一件久远的事》写的是一个陌生人在危难中给予我的帮助,“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但时间越久,‘鹏辉旅社’却越是清晰,越是感到那个老板的难能可贵”。从《卖棉花糖的老人》身上,她认识到,“其实,不论贵族还是平民,总有一些举止是我们欣赏的,也总有一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无论怎样,精神的愉悦,生活的充实,才是真正最重要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写了一位舌癌晚期的老人,为了求助女儿的学费,误撞进了她的办公室,“我不能当单位的家,但我是能当自己的家的,望着瘦弱而又单薄的老人,我没有多想,拿出钱包给了老人100元钱,并将那份卷曲着的报告复印了一份给他”,“老人颤抖着接过我给他的100元钱,眼泪夺眶而出,并很惭愧地自言自语道:‘我是在做不要脸的事呀。’‘您千万别这样说,谁都有遭遇困难的时候的。’我安慰老人”。我永远记得初读这些文字时的感动,再读依然泪涌,直至掩卷,心绪还是久久不能平息。人生百相,生活百态,生活的严峻与艰难,字里行间,五味杂陈。作家只有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体验足够深,才能于平实中迸发出力量,真实,真诚,忽略抑或摒弃了一切所谓的写作技术与表现形式。

 另外,《云边边》里还有一组小杂文也是耐读的。《浅话女人》《数字“ 13”》  给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不要苛求周森锋》等等,赘于篇幅,就不在此详述了。

     总之,我觉得《云边边》更像一条舒缓之河,丽霞将生活揉进文字,她的所有文字都成了琐碎生活与赤子情怀在她内心的投影,也许,一个人的写作,即是完成这样一个从生活到文字的过程,完成一个从世界到心灵的修行与禅定的过程。

 

                                                                        20135

散文集《云边边》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典藏
 

  益阳在线     益阳新闻网     潇湘女性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