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2025-08-19 14:48:34)
标签:

散文

佛为心 道为骨 儒为表 大度看世界

 

佛学的基础就是:善。上善若水,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这很关键,一个人只有善良了,才会善待自己、善待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才会善待老婆孩子、才会善待朋友同事以及一切社会人。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不会因为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因为得失而过喜过悲,做事肯为他人考虑,小到帮助一个人,大到心里装着芸芸众生。

所以说“佛为心”讲的就是“善良是基础、是根本”。

道家无为,道为骨。道家思想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核心思想,基本理论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幽窗小记》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意思是:为人处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变换才能无意。

儒家风采,儒为表。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里的“儒”并非指的人应该“迂腐”,也不单指要有儒者的外表,而是人要以儒家的礼仪、标准来塑造自身的形象,要有修养、中正平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之一,是君子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己真正主宰自己。君子要通过时时内省不疚,逐步完善修养以成就高尚德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明德性,以达至善。

在《大学》这本书中,引用了《诗经》的一句话: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看到淇水湾湾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同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是那么严谨,胸怀宽大,是那么光明煊赫。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以忘。这里引用了《诗经》的话,赞美君子对于自身德行修养的境界。

当我们在人生中走了一圈之后,就会发现对于人生来说,修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不管一个人外在境界身份的穷富,或者地位的高低,当他失去了做人品格修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人毫无价值可言,如同一个行走的躯壳一般毫无意义。

当我们在读古人书籍,和古人对话的时候,就会感觉到那些思想深邃,学识渊博的人多么可贵,又会感觉那些能够宠辱不惊,宁静淡泊的人多么有修养,这样的境界是那些毫无素质,如空壳般活着的人永远无法相比的。

一个人的修养如同甘甜的泉水,可以在干枯的土地上给予充分的滋润,和那些有修养的人相处,如同启迪自己智慧的心曲,照亮自己思想的明灯。

古代有一个人叫武训,是山东人,原名叫武七,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以行乞赡养自己的母亲,被人称为孝丐,后来给人当长工,雇主欺负他不识字,赖去了三年工钱,又以诈骗的罪名把他毒打,并且解雇。

武训因为生气而不吃饭,不说话,在邻居的劝导下身体逐渐恢复,后来决心靠乞讨集资办学,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出认字,以免受有钱人的欺压,过上好日子。

在此期间,他在行乞的过程中还以纺织等形式在街头卖艺积攒资产。后来,他又在当地设立了四所学校,到开学之后,每天早晨武训都会早早来到学校门口,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请老师认真教学,勉励学生刻苦攻读。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敬业,敬学的精神被山东巡抚知道,并且奖励了他,还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朝廷,当时,清政府就将“义学正”的名号赏赐给武训,后来又赐给他黄马褂。

这个世界有美好的一面,当然也有残酷的一面,而在这残酷而又美好的背后,一切皆因良好的修养而改变。

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没有钱没有地位,但是不能没有修养,因为一个人生会因为修养而变得高贵,而这个世界,也会因为修养而变得多彩。

而人生真正的修养,就是在不断否定自己,修行自己,在不断历练中,明白人生的真切内涵,履行善良的真正意义,让自己的价值在世间发光发热。就像古往今来那些流传的佳句一样:“清水出芙蓉,天天然去雕饰”。“先忧后乐,普济众生”。这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后涵盖的那些高贵灵魂。

好的修养,是一杯香茶,需要细细的品尝,更需要慢慢的浸泡和冲洗;让修养化作一束温暖的光,照进每一个人的心胸,让每一个人开朗陶醉于世界。

“君子”,是个稀缺的词,古往今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其无不是向往之,羡慕之。所谓君子,为人处事,修养德行,一个真正有修养的君子之为,都有哪些特点?

有境界,格局高远。一个人要想境界高远,就必须提升思想和信念的高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繁忙的生活中,要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独立思考,要在面对人生的不同状态时,时时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方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肚量,心胸广阔。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心胸的宽广与否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之一,而心胸是否宽广并非先天性的,需要靠后天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胸怀有广度做人要有度量,心胸要宽广。面对失败挫折能够坦然接受,大度的对待伤害过你的人或事,凡事不必斤斤计较,往后一步,海阔天空。

有德行,厚德载物。《周易·坤》曰:“君子以厚德载物。”厚道之人,能驾驭自我,驰骋四海;厚道之人,能海纳百川,以德服人。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厚德之人,往往能用雅量容人。一个人要想创造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

有涵养,温文尔雅。有涵养的人不仅在细节上处处为他人考虑,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绝不会自私自利。有涵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修身养性,言之修养:有涵养的人,喜欢看书,有丰富的文化和知识底蕴,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