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文始真经》与道同游

(2024-05-22 07:40:21)
标签:

散文

读《文始真经》与道同游

 

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一个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学问,后见周朝衰败,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为其难为我们写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了一本书,分上下篇,阐述道德的内容,共5000多字。这就是历史上老子西度过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的故事。尹喜是春秋战国时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后来,庄子称他为“古之博大真人”。

老子继承先天易,述《道德经》五千文传道关尹子,尹喜(文始先生)体悟三年而证大道,阳神成就,飞身显化成都青羊肆,后著《文始真经》,尹喜流传下来的法脉,就是文始派。因传人多隐而不出,又称隐仙派。文始派直修虚无大道,以无为法而兼学有为派,顿超直入,了性而自了命者也。文始真经也叫关伊子,相传为尹喜所著。这本书属于比较早的道家书籍。

说是文始真经浅谈,其实只是一些闲谈而已,谈到文始,我了解的不多,但关于描写它的一句话,对我影响颇深,教人无所有,无所为,无所执,虚之极而无极,从而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一无所见,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同于大通。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而文始真经的第一篇更是点醒了我。

执之皆事,不执之皆道。所谓功法,其实还是人为刻意而作,执着于功法,终究会被功法所困,而所谓功法,是人效仿天地而作,文始真经中说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元。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元。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人本就天地的一部分,无需向外求道,道不是求得的,而是本就有的,由己通天,忘凡尘种种,回归赤子之心。所谓得道,其实就是如此。之所以得道难,是因为我们难以放下,智慧让我们学会了多疑,对什么都怀疑,有疑惑越多,解惑就越难,执着越重,放下就越难。

无我,无天,无内,无外,那抹一切都是无,所以才能互通,你心中存着偏见,总想着把万物纳为己有,又怎么能和天地互通呢。人总爱妄想,总爱贪求。这两个最难破除。读了那么多书,其实道理就一个。不管哪一家,其实都是说的一个道理。所谓修真,就是去伪存真,而伪,其实是人为的。让一切回归他本来的面目。无需我们做什么。天下非我所有,我等所做不过借用,你情我愿,互惠互利。有的时候不是不想说,而是说多了也没用,终究只是劝导。说的多了可能还会带歪了人家。

文始真经说得好: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之,而啧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

关尹子的《文始真经》乃文始真人所著经书,足见此经之重要。关尹子以独特的视角将‘道“的广阔无边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其书文辞沈博绝丽,意境深远隽永,超超玄著从做事读书到待人接物,从日常生活到思想修养,从事理到道理,极大地体现了‘道”的内涵。书中有不少警句,如’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等等,是上古先民长期的经验智慧积淀。对执政,经商者无疑于常鸣的警钟。古代隐士对关伊子推崇备至,谓道家大藏千万卷,最精微者《关伊子》书也。所谓“文始”,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因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诲,从而开发智慧,修证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此经分为九篇,阐述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以养性为中心思想,体会虚无中的真实。

关尹子,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周朝大夫、大将军、哲学家、教育家,为先秦诸子百家重要道家流派,道教楼观派祖师、文始派祖师。字公度,名喜,曾为关令,与老子同时。老子《道德经》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尹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旧题周尹喜撰。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也。其著是书,当在老子《道德经》后,而道亦近似,故《庄子·天下》叙古之道术以老子与关尹子并述。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关尹子的贵清思想对中华清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人生有很多烦恼事,那是因为我们逆道而行。读《文始真经》,方知与道同游,大彻大悟。

人生之道,看透烦恼和光同尘。《文始真经》: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之。人生在世,是非利害分别之心太重,恐怕无法与亲人平和相处了;刻意聪明怕吃亏变成傻子,就交不到朋友了;好坏看得越明白,不会处事办不好事情;美丑分得越清,就没法与别人与环境相融洽了。所以得道的人与天地浑然一体,不会有分别。

《道德经》倡导的是与道同行的生活,不显露锋芒,不争不抢,不急不缓,和光同尘与世无争。这世间有很多烦恼,如果有一颗玻璃心,很容易被外物伤害,遍体伤痕累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说“道”是解放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造化程序,那做一个与同道同游的人吧。

沉默是金,做人大智若愚。《文始真经》: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让聪明人无可奈何的不是聪明伶俐,而是大智若愚的人;让能言善辩者说不动的不是雄辩者,而是谨慎无言的人;让勇猛的人屈服的不是刚猛的人,而是谨小慎微有所敬畏的人。

《道德经》也强调“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就是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学道要学到骨头里学到精神内涵,不要流于俗滑。不要耍小聪明,要明白道的大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可是内心深处却是一片混乱,没有操守。废话说一堆,也会随风飘散。如果急于混乱表达,不妨静下心来反思,说到点子上,说到心里,方是真诚交流。

无我,是真自由。《文始真经》:知我无我,故同之以仁;知事无我,故权之以义;知心无我,故戒之以礼;知识无我,故照之以智;知言无我,故守之以信。有道之人,会明白我并不是“自我”,我本来与别人同属于大道造化的世界,没有根本分别,有此理念就是仁爱;遇到事情不推卸责任,天下的事是天下人来做的,没有你的我的推诿,有此担当就是义;减少私心杂念,没有自己的私心杂念,就比较好与人相处,有此修养就是礼;欲念变化无常不能清明,有道之人清静无为,让万事万物映照于心得到大智慧;不乱说空话,不掺杂个人的七情六欲想法,这样有承诺与人就是诚信。人不能抓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唯心主义的想法是错误的。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法自然,宇宙万物都遵循自然规律。有道之人,遵循自然规律,而不妄想妄为。那还有什么已快乐可言?快乐不在于你有多少钱,而是没有贪婪的束缚烦恼,行动自然而快乐;快乐不在于你住几百平米的房子,而在于你是否身心常住健康家园而快乐;快乐不在于你每天吃鲍鱼龙虾,而在于你能否品味到知足常乐;快乐不在于管理多少人有多大事业,而在于你能否助人为乐,体会到上善若水真意。文明社会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就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过程。有道之人遵循自然规律顺道而行,自然有真正自由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