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苦参禅》南怀瑾这个人
(2022-03-22 08:03:24)
标签:
文化文学/原创 |
《无欲苦参禅》
南怀瑾这个人
读过几本南怀瑾的书,《易经杂说》之类的,感觉写得挺好,但是当中确实有吹牛的成分,所以有人说他是个神棍,江湖骗子。
南怀瑾的书有佛有道有儒,有历史有解说,还有后人整理的讲座,种类比较多,大多是关于古代思想学说的,写得挺好,但是当中确实有吹牛神棍的内容,尤其是讲座的时候。所以李敖说他是个神棍。
南怀瑾花了一辈子的时间,通过对儒、释、道三家学问的演绎和归纳,最终的目的无非是告诉人们:东方有圣人,西方也有圣人,此心同此理亦同的道理。而从“平凡”到“高贵”并不存在边际问题,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要回到平地上来,总不能悬空挂着。
因此做到了“大平凡”就是“最高贵”;南怀瑾临终的这一示现,就说明了这一道理。而所谓的“凡夫”恰恰是不甘于平凡者的代名词。
人类对于真理的诉求从来没有缺少过热忱,只是当时代的脚步,不得不再次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时,才发现我们离真理(大平凡)相去已经甚远。当我们甚至已经没有智慧,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时,那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南怀瑾去世了,偶尔还听到有人批评他。相较于批评者,尊敬他的人当然更多。南怀瑾的粉丝,层面甚广、范围颇大,三教九流都有。骂他的人,倒很集中,不外乎知识分子、学院学者,以及受他们影响的年轻人。这些人,均雅好读书,也都颇有学问。不过,他们从不认为南怀瑾有学问,或者说,他们总觉得南怀瑾的学问大有问题。
南怀瑾有无学问,其实是个伪命题。真正的关键在于:他们和南怀瑾,本是迥然有别的两种人;所做的学问,更压根不是一回事。
首先,南怀瑾读书极多极广,却绝非一般所说的学者。他没有学问的包袱,也不受学问所累。南怀瑾素非皓首穷经之人,更非埋首书斋之辈。他不以学问为专业,也不让学问自成一物。他对实务的真实感极强,对生命之谛观与世局之照察,均非学者可望其项背。他是修行人,也是个纵横家。他是传奇人物,也是个在世间与出世间从容自在出出入入之人。因此,他的影响力,不只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之人,更遍在于民间的三教与九流。
再者,学院一向专业主义挂帅,逢人便问,研究的是什么专业?南怀瑾没啥专业,是个通人。在学问的路上,他没太多师承,也没明显的路数。他自私塾读完书后,参访四方、行走江湖,既俯仰于天地,又植根于中华大地,然后,向上一跃,直接就“走向源头”,再从学问的源头处立言。因此,气魄极大,视野也极辽阔。他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他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他的书可风动四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
南怀瑾直承汉唐气象,兼有战国策士的灵动与活泼,同时又出入于儒释道三家。于禅,独步当今;《禅海蠡测》,尤其精要。但他的《论语别裁》,却风靡无数,最是脍炙人口。究其原因,或以其通俗易懂,但更紧要的,其实是全无宋儒以降之酸腐味也。当然,以专业角度来看,《论语别裁》细节上的谬误,其实甚繁;章句的解说,更多差池。正因如此,向来强调专业主义、执着于细节真伪对错的两岸学者均不以为贵;不仅长期忽视之,甚至还一直蔑视之。只要谈起《论语别裁》,几乎就是不屑一顾。然而,《论语别裁》的价值,本不在于细节的是非与对错。该书之可贵,是在于跨越了宋以后的格局,直接再现中国学问该有的宏观与融通。有此宏观与融通,便可使学问处处皆活,立地成真。
南怀瑾讲佛经、说儒典、谈老庄,此外,也颇涉谋略之学,分别讲过《素书》、《反经》、《太公兵法》;其人有王佐之才,其学堪任王者之师。尝被举荐于台湾当局,亦曾为蒋经国所重视。但作为一个领导者,蒋经国好忌雄猜,其实容不下有王者师姿态的人;他喜欢的,是忠诚勤恳之技术官僚。南怀瑾为人不羁,且大才盘盘,门人又多一时显要,旋即遭蒋经国所忌。南见微知著,遂毅然离台赴美。
南怀瑾善谋略,也通诸艺。他学得一身武艺,平日不轻易显露。他又通医术,会帮学生开方子。南之门人孙毓芹,古琴界尊称“孙公”,乃数十年来台湾最重要之琴人,其在台湾的古琴因缘就是由南怀瑾而起。此外,南怀瑾也写诗填词,另有一手清逸的好字。直到九十三岁,他还示范吟唱杜甫《兵车行》,声若洪钟,音正腔圆,据现场与闻者形容,“气势如壮年,音清如少儿”。
当然,南怀瑾最突出的还是他的修行。他的修行与学问,从来就是一体的。南怀瑾对于修行,不仅知得,更能证得;体道之深,当世鲜少有人能比。可当代的知识分子,恰恰离修行最远;甚至连什么是“道”,他们都只有概念的分析,却从来无有生命之实证。知识分子因不知修行,常常书读得越多,越把自己搞得满脸浮躁、一身郁结。结果,这些读书甚多、自认一身学问却又不时为躁郁所苦的读书人,竟对年逾九十都还神清气爽、满脸通透的南怀瑾大肆批评。这真是件怪事。
南怀瑾:“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现在可以说是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何以能形成这样的局面呢?只因他的著作,不像是一般学者写的文字,也不像是普通宗教家所写的文字,更不像是一般研究哲学或者宗教问题的人能写出的文字。
南怀瑾,著作等身,在当今社会,在中国文化界,可以说占得了一席之地,他对中国文化深邃的内涵和精神要义,重新以自己的视角来解读,让人们对中国本土的文化价值,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及执着的关注和热爱。
不管怎么说,南怀瑾的著作,是这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景,没有好好读过他书的人,难相信他能用崭新的角度,重新向更多的中国人解说,表达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在我看来,南怀瑾的书,简洁、透彻、魅力四射,因为他前人无法做到的简明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解说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他的著作,可谓洋洋大观。实为一代大家的文字。近二、三十年来一直在流传着,他的书,读者群很是广泛,受众极广极多,这一点就说明南师作品,是可读性很强的,有着广泛的阅读者和研究者的。
一个人的作品能够广泛地流行,受大众的欢迎,肯定有原因的,有着极其深刻深厚的社会、文化、语境等等的各种原因存在,才使得一个学者的文字这样流传开来,而不是偶然的、盲目的出现流传很广泛的现象。
现在有些人盲目地否定批评,说南师的作品,说南师的作品,不值得去阅读,好多人是人云亦云,见风驶舵,见杀加怒,见过不悔。
这不是公允、不正确的心态,人无完人,作品也是,没有一个人的作品是真正可以赢得所有人喜欢的,可以做到完美无瑕对不对?得到所有读者的至爱的是很难的。
见书思人,我们要对过去的文化人和学者们,要报着感恩心与尊重的心态加以爱护和尊重,发扬自己国家这么好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必要一窝蜂地迎合有些人别有用心的否定,不要盲目地说长评短,采取这样的心态来看待每个文化人每个作家,才是中肯有益的。
面对事实与他的作品兴盛的现象,我们再作一个评论与看法,其实,都不是显得那么重要了。都是多余的。
我觉得,真没有必要做这件事,自己没有学识、没有知识量,还勉强去胡乱地批评中国文化学者级的人物和他们的作品。
古人作学问都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一个人,对一种学问和人物、作品,都是这个态度,不是盲目地跟风。
近二、三十年来,他的书,流行、版印那么多,说明人家的书就有社会知识传播、受众求知的广泛需求,为什么不值得读?
不值得读,那为什么还一直流行这么长的时间呢?所以,对南师提出否定观点的人,持绝对的批评意见的人,其实就是在玩想用名人效应,来成就自己小小的名气那个拙劣的把戏而已。没什么说的。
他的文字,著作,在一个中国文化还没有树立起自信力的时代,在那个中国文化还无法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代,在改开之后,我们的新文化还处在迷茫、空白、残缺的时代,就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人家南师起来高呼几声,再一次地像过去的大师们一样地扯旗呼唤,让我们去树立信心,好好地关注和热爱自己国家的本土文化,这就有着极大的贡献力,何况他的学问著作是横跨了好几个领域与文化研究范畴的。
南怀瑾,他是再一次地用中国本土文化的语境,来彻底阐释了佛法、道家、甚至藏传佛法密法中的东西,各种宗派修行要点,可以融汇貫通的大师级学者。
南怀瑾的著作,语言朴实简洁,幽默风趣,贯通了好多学科领域中相同、不相同的文化元素,用中国文化、儒家、道家和哲学思想,来贯通整合了佛法修行中的好多重要的问题。
同时,他也对道家体系和学问,做出了深刻、精准的分析、考证和质疑,让人深思。总之,南怀瑾的作品,是用中国文化的现代汉语最容易理解的语境,来通俗易懂地解说了佛法、道家修行中的重要问题。
他对整个宗教界、佛法和道家以至于中国文化研究者和修行的人们,对当今社会比较文化研究者,对有志于传播方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和生命观,有着极大的贡献和比较研究风格的世界级的学者。
现在一些人,读过了南怀瑾的作品后,在受接受过了他文化研究的法乳之后呢,就开始抛弃南怀瑾了,认为自己的学养早已经是远远地超过了南怀瑾的学问与智慧。
这是很可悲、很可笑的一种心态,哪里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厚道呢?这种心态真是太不应该,太不可取,太不厚道了。
那些抛弃南怀瑾,否定南怀瑾的人,你的学养,到底能否超得过南怀瑾,短时间内如果看不到结果,那么,再过五十年、一百年就一定能看出你们现在自封的大师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大师,你们的哪些作品,可以流传得下来。
南怀瑾的作品,他的书,早已经开启了近几十年来中国文化爱好者们的信念和激情,让我们树立起中国文化在中国的经济,还没腾飞起来之前那个时代中的美好信念。
孔子因为学术争论,利用职权杀人少正卯,《论语》可以不用看;孟子在逻辑上驳不倒墨家,就骂墨子是禽兽,可以不用看了;文天祥私生活糜烂,可以略过;罗素先生情人比段正淳还多,不用看了;海德格尔为纳粹服务,不用看了;萨特比罗素还乱,不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