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报告会的收获

标签:
家庭教育陆士桢育儿 |
分类: 教育视点 |
周末,有幸在畅儿学校聆听了陆士桢教授的家庭教育报告会。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在青少年研究和社会工作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主要著作有《好习惯好性格》、《18岁前应该体验的18种经历》、《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18岁前应该养成的18种习惯》等。
陆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给家长的八个建议》,引领家长们认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指导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当前家庭教育的四大误区,教导家长必须重视孩子价值观的培养,要引导孩子构建好人生支撑,总而言之,父母的教育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两小时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家庭教育要有科学的方法”这条建议。
下面就我当时的笔记(红色的字),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喜欢并经常与孩子亲近,乐于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家庭中,父母孩子是平等的,家庭的氛围是民主和谐的,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家及格了。
2.会依照孩子的程度为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在其中有自由表现的机会。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想象,包括我,孩子没出生时,心想总存着侥幸,自己生的这个有没有可能是神童?当孩子出生后,发现不是神童,但暗想也该是十里八乡数得着的聪明儿,长大后必有远大志向,目标应该是国际一流大学哈佛;等上了小学,发现也没那么绝顶聪明,那好吧,我们的目标是清华北大;中学时发现一本能考上就相当不错了;而到了高考,又有多少孩子能顺利升入一本呢?制订的目标要合理,过高与过低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就目前而言,我感觉我们畅儿制订的目标过低,不利于发挥她的主观能动性,应加以调整。
3.家中有明显、确定的规范可循。
这些规范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的,没有人例外。对于孩子的行为,一方面我们要接纳,另一方面也要学会说“不行”,要控制孩子的不合理的行为。我们从不娇纵孩子,但也从来没有制定具体的规范,只是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可进一步摸索。
4.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
自以为做到了。
5.了解孩子自己的规则,以“孩子的规则”思考问题。
这样的换位思考还需要加强。
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
1.使用正面的语句,去做一件事比不去做一件事容易的多。
我的理解是,正面的、积极的暗示,比指责有用得多。
2.有固定的谈话时间,说“我”而不谈“你”,用叙述自己的感受及对孩子的希望来代替指责与命令。
这招是我最喜欢的一招,陆教授讲了一个特别好玩的例子,说有个当摄像师的老爸求助,总搞不定青春期的儿子,陆教授就支了这招。让爸爸与孩子每周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一起外出吃饭,边吃边聊,或者一起散步,边走边聊,成为一个习惯。老爸的话题不要说你哪不对你哪不好,而是说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等,把儿子当成朋友一样吐槽,没想到儿子反过来给老爸支招,慢慢地父子俩的隔阂没了,儿子也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俩人成了铁哥们。很喜欢这样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日后我要移植这样的高招。
3.说出你真实的意思,并对所说的话负责。
这条我们做得不错。在我们家,从来不说恐吓孩子的话,不会盲目地许诺,说到就会做到,特殊情况也会征得孩子的理解。
4.积极倾听,让孩子知道你了解和肯定他所说的话和所表达的感觉。
这点我要先自我批评,我已经很久没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了,如果我们没有用心的倾听,孩子必然就没有兴趣再向我们倾诉,改之!
5.每天家里都有一段轻松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表达感情,表达温暖。
畅儿小学时,这样的亲子时光每天都会有,自从畅儿上了中学,我几乎完全推卸掉了做妈妈的责任,一应由畅爸负责,估计谈话内容多以作业为主。我想如果做不到每天一段,那么努力做好每周一段轻松时间吧。
这次报告,是我所听到的最好的一场报告。写下这些,也算是个备忘,不要听一场报告,就三分钟的热度,第四分钟该怎样还怎样。陆教授的报告还有精华内容,日后有机会我会针对某个话题再写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