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儿初写再写《金色的田野》

标签:
三年级作文金色的田野麦收收割机作文修改 |
分类: 畅儿习作 |
上周,老师布置作文写一处景物。我没时间带畅儿外出观察,这艰巨的任务落在了畅爸身上。据说带畅儿走了很远,才看到了麦田,还拍了几张照片,供我发博用。
在作文方面,因为我的一贯肯定(只要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真实所见所感我都说好),加上老师的过分表扬(几乎每次作文都以畅儿的为榜样),畅儿有些自信过头,甚至以为自己写出来的就是好文章。有时想给她些建议与指导,她噘着嘴说“写完了,写得很好了,不改了不改了”,我们也只好作罢。
这是畅儿的初稿。
金色的田野(初稿)
夏天到了,小麦成熟了,麦地里一片金黄。
初夏,小麦不再像春天那样绿油油的了,开始发黄,绿色也渐渐退掉了,个个麦粒变得饱满起来了。
到了盛夏,麦田里一片金黄,个个麦粒又肥又大,饱胀得马上就要裂开似的。一阵微风吹来,小麦轻轻摇晃着,远远望去,麦田像是金色的海洋在翻滚着波涛,好看极了。
几个戴着草帽、穿着长袖衣服的农民正低头干活,他们正忙着收割小麦呢。他们把收割完的庄稼捆成一捆一捆的,放在麦田边上。为了不让麦芒扎到,所以他们只能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草帽收割庄稼。
又一阵大风吹来,麦秆开始摇晃。这次风很大,吹歪了金黄的麦子,露出了未成熟的、绿色的麦子,这些麦子忽而出现,忽而不见。近看一颗颗麦粒,有的皮裂开了,可只裂开了一层,还有许多层在里面。再看看麦芒吧,有的麦芒很长,长到所有麦粒的一倍还多,有的麦芒很短,短到只有麦穗的一半。
啊,丰收的景象,多美的田野!
很想让畅儿接受现实:作文写得不好,很不好。但这样的批评估计她根本听不进去,甚至惹出一通眼泪,我白白生气,娘俩都不痛快。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首先肯定。一是观察细,麦田、麦穗、麦粒、麦芒以及农民伯伯收割的情景都写得好;二是语言美,我读了几句,这些我都喜欢。这样的肯定让畅儿有成就感。
接着打比方。我们都喜欢看优美的风景片,一篇好的文章就像是一段好的视频,它展现给读者的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在看电视时,如果摄影师的镜头一会儿远一会儿近,把我们晃得呀,我们的眼睛哪还受得了;上一幅画面还是春天,一下就跳到了夏天,感觉也会不舒服。写景作文也是一样,你的笔就是摄像镜头,由远及近,要让观众看清楚你要表达的每一处景物。我又百度了一下麦收的视频,虽然只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片段,但也能看出景物的远近变化。新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风景片?
畅儿欣然接受。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还是重新写?畅儿想重新写一篇。好,那就去自己的房间里写吧,一小时之内完成。
下面是畅儿的第二稿。
金色的田野(二稿)
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爸爸带我去看麦田。
麦田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小麦轻轻摇晃着,远远望去,麦田像是金色的海洋在翻滚着波涛,好看极了。一阵大风吹来,吹歪了金黄的麦子,也露出了几株未成熟的绿色的麦子,这些麦子像是金黄的海洋中的一叶绿舟,给麦田增添了不少生机。啊,快看,收割机正朝这边驶来,当它收割完一块麦地就会停下来,金灿灿的麦粒从里面跑出来,人们连忙用麻袋装起来。
路旁有一块小一点的麦田,几个戴着草帽、穿着长袖衣服的农民正低头干活。其中一位农民伯伯正在收割,只见他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拢过来一把麦子,把镰刀套在麦秆上使劲一拉,麦秆就被割下来了。我问爸爸:“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他还穿着厚厚的衣服?”爸爸说:“因为穿着厚衣服不怕被小麦的尖刺扎到呀。哦,那不是刺,是麦芒。”“原来如此,”我高兴地喊道,“原来那尖尖的刺就叫麦芒呀。”我还发现,麦子有两种,一种有麦芒,一种没有麦芒。
我们走近麦田,我看到有些麦皮已经裂开了,露出了嫩黄的麦粒,凑上去闻一闻,一股麦香扑鼻而来。
好一幅美丽的田野画,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较之初稿,有很大进步,及时表扬了畅儿。如果周末能有时间,我很想再带畅儿出去看看,也许会有新的收获。能不能有第三稿,要看畅儿还想不想再动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