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处在哪个发展阶段?
(2009-04-24 07:40:52)
标签:
心理学学习心得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
分类: 生活印记 |
你的孩子处在哪个发展阶段?
(心理学学习体会三)
文/畅儿妈妈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依据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可把这一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畅妈心得: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老祖宗早就已经说过了。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自我中心阶段(2-5岁)和权威阶段(5-8岁)。2-5岁的儿童,正处于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单向理解规则,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5-8岁的儿童,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畅妈心得:2-5岁时,孩子是自私的,有好东西也不愿意与小伙伴分享,原来这是正常的,明白了。畅儿刚刚经历了5-8岁这一时期,“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畅儿真是这样,老师的话会照搬,绝不允许有对老师的话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亵渎。真遗憾这句话知道得有点晚“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不然还可以把我们的观念强压给她,嘻嘻,不过好像也强加了不少,比如弹钢琴。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他们不再把规则看作一成不变的,意识到规则是保证共同利益的、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
畅妈心得:8岁之后,孩子慢慢独立起来,我们在孩子眼里已经不那么权威了,再摆“家长的架子”也没用了,只会引起反感。即使惩罚,也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要惩罚也得“给个说法”才行。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时期的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既不是刻板地运用和服从社会规则,也不是完全不要规则,而是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从作为一种具体行为的准则转变为一种更加理性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互惠观,并以形式上的公正向实质性的公正观发展,形成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
畅妈心得:早听说孩子上了初中就难管了,什么都不愿与家长交流,中学老师的话也没小学老师那样管用了。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是孩子心理的断乳期,过渡好了,初中的三年就顺了,过渡不好,后果不堪设想。做好思想准备,先自己早充电早学习早过渡,三年后打好小升初这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