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对策
(2014-04-29 17:27:42)
标签:
发展目标致力于管理华夏教师教改 |
分类: 精彩推荐 |
校本研修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对策
摘要:
学校长盛不衰,关键是要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立足校本研修,完善团队专业素养提升的机制,引领团队成员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以“名师引领、学习积淀、团队研讨、同伴互助、培训成长”为主要培养方法,为教师创造磨炼、提升的机会,促进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新鲜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专业素养;名师引领;同伴互助;自主成长
正文:
社会日新月异,作为一名老师,当他停滞学习,无法紧跟社会前进的脚步,他如何积满一桶水来匀给孩子一杯水呢?现在踏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很多没有经过正统的师范教育,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有待培养;而原先入行的教师,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有职业的倦怠,会出现职业发展的瓶颈,呈现个人发展高原区。这时,如果没有再学习,就会使人的职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因此,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提高就必须提升到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
我校是一所已走过八十多个春秋的学校,是福建省首批办好的16所学校之一,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我们始终把“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创新型、学习型”教师团队放在重要的位置,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强校必先强师”的办学理念下,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群体合作力,致力于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坚持走有学校特色的教师文化和教研文化之路,孕育了一支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
一、名师引领,提高境界。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注意统筹兼顾,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师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习名师,发展自己”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之一。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了蔡元培、陶行知、梁漱溟、斯霞等一代名师的教育思想,用名师的精神来引领全体教师珍惜教师的幸福生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学习、领略大师的风采,汲取大师的智慧,这样的学习,既是享受一次次美味的精神大餐,也是经历一次次深刻的心灵洗礼。长期坚持,对老师起到潜移默化、熏陶浸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逐渐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师德风范。
二、读书学习,积淀底蕴。
为了夯实一线教师的基础素质,我们并不只是着眼于“普通话、粉笔字、制作课件”等一般的基本功训练,我们更注重的基础素质是:你看了多少书?你拥有什么思想?因为,有了思想的土地,种什么有什么。学校要求教师要多读书,甚至要求青年教师要有百科全书式的素养,广泛开展学习名家思想、名师经验、课改理念等活动,要求做到“广泛收集,熟读精思,沉潜其中,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老师们书读多了,文化底蕴厚实了,理论根基扎实了,团队研修时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每周一的教师会前均由一位教师作10分钟的读书心得交流。在交流的碰撞中,教师在自身的文化土壤里,植入了专业体验之“根”。
三、梯队研讨,构建网络。
其次是教研组的学习。我校语文组、数学组、技能组每星期都有属于自己的统一的、雷打不动的研讨时间,排入功课表。规定的时间一到,老师们集中会场,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往往是时间到了而大家仍意犹未尽,清校后才散会是常有的事。
以年段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是我们学校办公室里独特的风景线,老师们常常为了一个教学见解的不统一而争得面红耳赤,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一个问题有多种看法,也有多种角度,从不同角度来诠释同一事件的现象,得出最贴近事物本质的观点,这是研的最大意义所在,从不同见解中撷取真知灼见,这也是每个人希望得到的结论之一,最后就是教师的个人研修了。“争论”后的个人研修有的放矢,受益匪浅。
四、教师论坛,特色学习。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从老师们的身上挖掘学习的资源,以“同伴引领同伴”,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校本研修途径。每学期初,我们都会开设教师论坛、师德论坛、班主任论坛,让不同的老师阶段性地交流收获,分享彼此的体会。主题有“爱是教育的基石”“蹲下来看孩子”,有“班级文化建设的点滴体会”等等。榜样就在身边,活生生的范例可资借鉴,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成长。至今,我校已成功地举办了二十几场的教师论坛及班主任论坛,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值得欣喜的是,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各场论坛的主题都源于当前的热点,或者是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老师们将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实际工作中解决的办法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并列例进行分析与探讨,找出一种问题的适用方法,从而让教学及教育工作水平能提一个台阶,也使校本教研成为促进老师团队专业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平台。
五、培训学习,促进成长。
我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非常重视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在抓紧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把培养富于开拓与创造精神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再以他们作领头雁,去影响、带动教师群体,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本着这个宗旨,学校积极为教师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并形成了制度。(当前学校无法给予教师更多的物质待遇,因此,我们就把给教师培训的机会视为一种福利。)当然,外出学习的教师是带着任务出行的,他们都要把自己外出学习的东西整理成材料,并要写学习心得向全体老师汇报,达到“一人培训全校受益”的目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及今后发展方向,寻找名师结对,围绕“所教学科自身的学科素养,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教学理论水平,教师基本功”等方面,寻找差距,制定专业成长规划,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成长目标。学校积极跟踪,因人而异,或推荐阅读有关专著,或指导通过不同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当然,任何规章制度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学校积极创设人文的关怀的基础上,只有使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统一在共同的追求上,建立了共同的愿景,才能使学校一切工作找准交点,明确目标。因此,学校以人为本,时刻关注着教师团队的发展,以“价值取向凝聚力”“发展目标鼓舞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提高教师团队专业素养的策略,凝聚团队文化,提升教师的品味,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优秀的教师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在反思中超越,在反思中积累。“专业、睿智、和谐”是我们教师团队的精神内涵与核心价值观。尽管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有距离,但我们团队依然行走在路上,因为,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参考文献:
[1] 潘国青.学校教育科研新论 [N].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
[2]
李金巧,杨向谊.思考
.
追问.
——本文刊登于《华夏教师》杂志2014年第2期,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