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老师:我的压力你不懂
(2012-08-28 14:48:35)
标签:
华夏教师青年心理毕业班学生心理上教育 |
分类: 精彩推荐 |
毕业班老师:我的压力你不懂
前言:高考终于告一段落了。无论是考前或是考中考后,大家无不关注的是高考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对毕业班老师的心理问题关注度不高。难道高三的教师真的没有任何心理问题吗?难道他们从来就没有心理波动的时候?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心理系伍芳辉副教授。
华夏教师:从高三伊始,大多数人都把关注点放在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身上,对带毕业班的老师们关注度较低。一般来说,高三毕业班老师的心理状况平稳是否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那么,做为一名对教育心理方面深有研究的专家,您认为高三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哪里?他与其他老师(非毕业班老师)相比,有哪些特有的心理特点或是区别点?
伍芳辉:
一般来说,高三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来自于升学压力与自身的心理压力。相对于非毕业班老师而言,毕业班老师的心理压力较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毕业班的学生高考成绩出来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毕业班老师的工作成果。所以,为了取得一个较好的成果,他们要求自己在平时工作时会做得更细致;另外在期望值方面与其他老师也有所不同,期望值来自几个方面,一个是对学生的期望,一个是自己个人发展的期望,还有自身待遇的期望等,所有的这些,如果进行累加,那么心理压力陡增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人在过大压力的状况下,会出现焦虑、担忧、紧张等情绪反应属正常,而不正常的是不会或没学会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些消极心理,从我平时所接触的带毕业班老师来看,大多数老师都能自行化解的。
华夏教师:做为毕业班教师,其面临的心理压力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无论是从投入时间或是精力来说都可能是别人的几倍,但是究其原因,毕业班老师面临的心理压力点集中在升学率方面,那么,具体来说,毕业班教师面临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伍芳辉:
毕业班老师对工作时间投入会比其他老师多得多,伴随着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投入也成正比。因为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着升学率这个核心运转。毕业班老师的压力源概括起来有个人、学校、学生成绩与家庭四个方面。
华夏教师:在个人方面,老师主要面临着什么的压力,这种压力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化解?
伍芳辉:个人方面。因为一个学校选择高中毕业班老师(现在学校安排老师一般都是从高一带到高三的),相对而言,都会选择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力强,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在这点上,他们会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会努力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这就是来自个人方面的压力源。
面对这种压力,老师首先从提升自己专业能力方面入手,通过学习、取经和吸收、反思等方式来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专业水平,在工作上如果能做到游刃有余;再者合理调整自己专业能力的判断,不能过高地估算自己专业水平,以免造成力不从心之感,另外就是合理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只要认为自己尽力了,尽量不为一些不可控制的事情苦恼,这样就会很大程度地减轻自己这方面的心理压力。
华夏教师:因为老师的工作就是带好自己的学生,从某一方面来说,老师价值的体现也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说明,那么,在这个方面,老师又该如何化解这个方面带给自己的压力?
伍芳辉:学生成绩与老师工作休戚相关,因为老师是学生成绩的把关者,所以他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或是下降,学生成绩的波动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强的关注点,随之也会带来压力。
做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状况。对学进行个体分析,要做了心中有数,学生的心理也会随着成绩的波动而变化,老师要理解学生每个时间段的心态,而且也要对每个学生应具有合理的预期,找到一些对学生成绩提高有所帮助的方式或方法。尽量让自己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因为差别对待及厚此薄彼往往会让被忽视的学生更糟糕。
华夏教师:升学率对学校来说很重要,对老师来说也很重要,这也这是学校评价老师工作一大标准,那么,这个来自学校的压力源,老师又有什么应对之道?
伍芳辉:升学率确实是学校与老师不能绕过的话题,虽然很多学校都实现人性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不会给老师下达额定任务。但回到现实,一个学校的学生能考上重点大学或是大学升学率又是绕不过的问题,因为来自社会或是家长对学校成绩的评判在某种程度上集中在升学率方面,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压在学校,具体到压在老师身上的一个重担。譬如有的学校会对毕业班老师提出较为模糊的要求,说如果这届考得好,就奖励旅游什么的,如果考不好,这些东西都不会有了。所以,为了这些“名”或“利”,高考老师也就铆足劲往前冲,压力也就随之而至。
在这个方面,老师化解压力之道无非有两点,一点是对于学校合理的要求,自己要努力达到就是,因为任何人做任何工作,都会有一定的要求,个人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或是搪塞,因为这是份内之事;另外如果觉得学校对自己的要求不合理或是超出自己能力之范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此刻要做的事情就是找领导积极沟通,摆出困难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样子也许会在某种程度取得领导对解决困难问题的支持或是对任务要求做适当的调整,这对缓解教师压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华夏教师:在压力源方面,最后的一点就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您是如何看这个方面给老师带来的压力的?
伍芳辉:毕业班老师因为对工作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多了,对家庭的照顾自然就会少了。这就会引起家庭功能的失衡。如果该老师有孩子了,而且孩子又小,那么照顾家庭的重担就会落在另一半身上,也无形中会加重教师配偶的负担,在这种顾此失彼的状况下,经常会惹来怨言。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首先取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事先和家人说明情况,让家人或是配偶多担当一下家庭事务,力求考后进行弥补;二是学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不再安排老师连续担任毕业班老师,给老师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华夏教师:考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会比考前出现的多。特别是有一些考生通过估分知道自己考得好或不好,反应也会大相径庭,一些极端或是乐极生悲的例子偶而现之。那么,做为较能掌握毕业班学生心理动向的老师。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或是事后需要有没有必要进行一些心理支援?
伍芳辉:其实从给考生压力与心理支持力度方面来说,家长给予的总比老师的多得多,无论是哪方面。因此,考生考后出现一些异常的心理状况后,家长第一想到的不应是老师,而是家长自己与一些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或是大医院的心理科医生。
很多人认为,当考生考后出现心理大波动时,老师的作用会大于其他方面的作用,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刚才说过,解铃还需要系铃人,这个系铃人就是家长,如果家长不是平时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而且给孩子造成不可调和的心理矛盾,极端事件是很难出现的。所以,做为家长,了解并理解孩子,并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赋予合理的期望值,而不是把解决一切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这才叫防患于未然,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之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从学生毕业参加高考后就等于离校了,老师对在校的学生尽职尽责是理所当然的,但要求老师对离校的孩子进行心理跟踪辅导,这是不现实的。老师的责任不能人为地无限扩大。
华夏教师:一切尘埃落定后,马上进入新一轮的博杀时,毕业班的老师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为新一轮的“热血六月”做相关准备?
伍芳辉:考后的放松方法老师有多项选择,简单来说和家人一起旅游,走亲访友或是选择充电进修学习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无论自己所带的班考试成绩如何,老师都应放下包袱,以正常的状态投入新一轮的工作中去。
——本文刊登于《华夏教师》杂志2012年第6期,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