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霞
本体感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例如,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手-耳协调,身-脑协调,动作灵活和灵巧等等。如果大脑对手指肌肉控制不好,孩子写作业当然要慢,写字写不好,容易出格;手-眼不协调的,看到的和写出来的就会不同,常出现抄错数,写字颠倒等问题,难免家长要数落:怎么照着抄还会出错?手-耳不协调的,听到的与写出的不一致,听写就容易出问题;身-脑不协调的,大脑对身体控制不良,上课、写作业时身体老转来转去,不安地乱动,小动作多等。本体感不足的孩子,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消极,没有上进心,缺乏自信心,脾气暴躁,粗心大意。另外,因为控制小肌肉和手-脑协调的脑神经与控制舌头、嘴唇肌肉、呼吸和声带的神经是相同的,所以,本体感不足的孩子,大脑对舌头、嘴唇、声带的控制不灵活,容易造成语言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大舌头、口吃等。
本体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后天的训练。例如,婴儿期的翻身、滚翻、爬行训练;幼儿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训练;儿童期的跳绳、踢毽子、游泳、打羽毛球等训练,都对孩子本体感的发育非常重要。但是,不少家长怕孩子摔着,不让孩子到处爬;过早使用学步车,没让孩子爬就直接走路;老抱着孩子,而不让他自己活动;让孩子看电视、看书、学琴、学画多,运动少,结果阻碍了孩子本体感的发展,以至影响后天的学习能力。
口腔肌肉的训练与语言能力有关。家长不要一听到孩子哭就把孩子抱起来,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哭一哭,让孩子感受自己不同的音调、音量,使大脑神经与声带肌肉联系起来。如果是人工喂养,给孩子的奶嘴上的孔不要太大,让孩子通过嘬、吸、咬等动作训练口腔肌肉。小孩子都爱吃手,一开始吃自己的拳头,后来是手指,从4个手指吃到1个手指,这是孩子对自己身体感觉的分化,家长不要限制。
家长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习使用筷子,自己洗脸洗手,擦屁股,系鞋带。有的家长看孩子手笨,老让孩子用勺子吃饭,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替孩子擦屁股等等,更不让孩子做家务。家长不认为这些与学习有什么关系,其实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能力的发展。越是手笨、动作慢的孩子,越应多锻炼。大脑指挥手干活的过程与大脑指挥手写字的过程是一样的,手笨、协调性差的孩子,写作业也会很慢。
现在孩子的活动空间、活动量比过去减少,家长要注意孩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以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严重的要及早向心理医生咨询。
家长可以根据下列几个方面检查3-13岁孩子的本体感:
穿脱衣裤、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时动作缓慢、笨拙。
顽固、偏执、不合群、孤僻。
吃饭时常掉饭粒,口水控制不住。
语言不清,发音不佳,语言能力发展缓慢。
懒惰、行动慢,做事没有效率。
不喜欢翻跟头、打滚和爬高。
上幼儿园仍不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
上幼儿园(大、中班)仍不会用筷子、拿笔、攀爬或荡秋千。
对小伤特别敏感,依赖他人过度照料。
不善于玩积木、组合东西、排队、投球。
怕爬高,拒走平衡木。
到新的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