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文/陈恭健
葱豉汤是中医典籍里记载的方法,疗效比较确切。民间也有很多方法,但具体性味、机理不是很清晰,有的有效,有的反而会不太好。比如五根饮(汤):芦根、白茅根、白菜根、香菜根、大葱根,也是有效的。有的人把后三味改成葛根、板蓝根、山豆根之后,药力有点大了,12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吃。尤其是山豆根,虽然北山豆根不像南豆根一样有毒,但毕竟寒性较重,和板蓝根同用会伤脾胃的。而且因为向外的趋势被改变了,汗也不容易发出来。就算改善了症状,外邪却没有出去。又比如:有人提倡用生姜红糖水发汗,仍旧不建议12岁以下的孩子用。因为生姜辛热燥散,会伤到孩子娇嫩的肺脏和皮毛。姜糖水主要是针对腹部受寒设计的,小孩子要是胃脘受寒需要用的话最好用干姜,1-2g就行了。没有干姜,生姜也只能用一小点,具体来说就是1角钱硬币的1/4大小就足够了,多用不利于日后的身体健康。
如服用葱豉汤2天无效,或出汗后症状仍在,则要用桂枝汤:
物理降温和按摩降温
物理降温的方法
擦浴:不建议用酒精,植物油最好。体温最高的地方,如颈侧、肘弯、腘窝等,不限次数,体温高就擦。
小儿按摩
暖神阙(10分钟以上):尤其适用于手足发凉的孩子。
内热与内寒发热的分别
如何区分寒热
无外感症状,或发汗后外感症状已解除;
内热:手脚心热、舌红苔黄、食欲旺盛、大便干或者发黄发散;
贪凉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内热发烧的处理
内热俗称食火,可用山楂丸(1岁以下最好不用)。发烧期间:3岁以下,半丸/qd;3岁以上,1丸/qd。平常调养:3岁以下,每周半丸;3岁以上,每周1--2丸。
还可用豆豉黄豆水(淡豆豉30粒+黄豆30粒)。对于
总之,宝宝发烧了,家长不要慌。一看可否自己处理;二看是否外感,有则先发汗;三看物理降温、按摩降温;四看手脚凉热、饮食、大小便情况;五看衣物被褥、作息起居;六看惊吓、情绪。不要轻用抗生素、输液、寒凉药食。